
〈顏斶說齊王〉一事出自《戰國策》,因為他的見識,成就了底氣,能一人舌戰群雄,說服齊宣王重士的重要;接著,他提出「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的生活哲學,拒絕齊宣王的豐厚俸祿,保持自己的精神獨立性。

顧炎武《日知錄》中的〈廉恥〉一文係先論恥、後論廉。他在開篇先引歐陽修《新五代史》對馮道的批判,為什麼?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藉古可以鑑今。尤其如果官員缺乏廉恥觀,必然會導至國家禍敗亂亡。更重要的,這反映了從個人到整個時代一葉知秋的社會風氣卑下。他要發揮的是,「懼亂臣賊子」、「為法戒於萬世」的史學精神。

〈典論論文〉是曹丕的代表作品。若以道德論來評斷,曹丕是亂臣賊子,對妻子無情、對兄弟無義;但在文學上,他的詩纏綿委婉,開啟七言的新形態,而他的〈典論論文〉,更宣告文學脫離道德的附庸,著重在文體自覺和自我文氣的表現,是跨時代的新高度。其實也是希望後人能超脫道德評價,能以文學為曹丕定位的一種真心告白。

《西遊記》的六耳獼猴,出於《西遊記》第五十七、五十八回,難辨獼猴之難。故事在深刻的警醒我們,修行不但包含外在的種種考驗,還要和自己的心魔對抗,勘破負面情緒,方能回到定性,才能真正讓理想落實在生活之中。

歐陽脩的寬如大海的格局,打開了千古士人的憂國憂民的另一種可能。〈醉翁亭記〉告訴我們:心懷人民的知識份子,可以盡力創造人民快樂,並且因為人們的快樂,感到雙重性的快樂:一方面是樂其所樂,一方面是實踐自我的創作性。而實踐快樂的能力,來自格局――有好的格局方能正確布局,並且帶來更好的結局。

孟嘗君本來因故差點被棄養,但卻養成了他的憂患意識,懂得為自己舖後路。他能養士三千,善用人才,都是隱隱然感到生命無情的威脅,更謹慎的去創造意義,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不安為其定錨,反而能在載浮載沉的大海裡,穩健的前行,也教會我們不安的意義。

「完成大我」並不是唱高調。〈出師表〉就是一封放下小我,成就大我的信,不只是寫給劉禪,而是寫給每一個正拘執小我的人,輕聲提醒:人可以不只是一滴水珠,當我們捨棄小我,成就大我,也可以從一滴水珠裡看見整片海洋。

〈陳情表〉可以看到李密與祖母間濃厚的牽絆,看到李密的幸福感並不只是被疼愛、被照顧;對他來說,真正的幸福感是:讓此生最疼愛他的人也能擁有幸福。為此,他可以放下仕宦、放下功名的追求,見證李密的高尚品格。

〈勸學〉是《荀子》一書開宗明義的篇首,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學習」是優化人生的最好方式,幫助我們用更好的方式去創作每個當下,讓生活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