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美好人生與強烈的欲念外,也有強調及時行樂和回歸生命本然狀態的觀點,皆能引發個人對生命意義的省思。

面對有限的生命,人們往往渴望擁有美好的人生,甚至表現出對權勢、財富的強烈欲念。

本文聚焦漢代樂府詩所體現關於生命意義的省思,而在〈薤露〉、〈蒿里〉二詩中,反映出人們已清楚地意識到生命的局限,因之引發更多對於人生的想法。

王維〈過香積寺〉以隨興而至的情調,刻畫著融入大自然環境中無欲無求的狀態。也因為不受執念的束縛,所以無入而不自得,

世道充斥著詭詐與算計,內有奸邪,外有夷狄,不難於理解龔開筆下「中山出遊」的鍾馗、小妹何以抑鬱寡歡?且經行之處皆荒蕪。龔開正是藉由鍾馗一行刻畫自身舉目悲涼的心緒,以及對澄清寰宇、匡正世道的殷切期盼。

鍾馗是我國鬼文化發展中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自宋代以來就頻頻現身於年節慶典,甚至成為孩童手中的玩具,而文士也屢屢通過文化想像,傳達個人情志。如宋元之際龔開的〈中山出遊圖〉與〈自題中山出遊圖〉詩作,便是藉由圖像與文字的互補,譜寫出內心的哀愁與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