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風霽月」這句成語原來是形容雨過天青後景色清明的樣貌。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人品高潔、胸懷光明磊落。後來也用來形容天下政治清明、局勢太平。

「出爾反爾」這句成語是提煉於曾子所說的『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切出自於你自己的言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今日多用來比喻一個人說話、做事反覆無常,言行前後不一。

夜郎國在今日貴州省境內,因為當時受崇山峻嶺相阻,對外交通完全隔閡。導致當地人不知漢朝疆域遼闊而與之相比,所以後人以「夜郎自大」形容人的見識短淺、狂妄自大。

這句成語形容門庭前拜訪的人潮川流不息、非常熱鬧。在歷史上常用「門庭若市」來隱喻人在高位掌權時,眾人爭相奉承巴結;或是引申生意興榮的樣子。

自我主觀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卻往往鄉愿的不分是非、不自知的隨眾而行;或一知半解的說出連自己都沒把握的辦法或意見,就是自以為是。

在華人世界,民間常沿襲著種種祭祀祖先、神明的眾多儀式,這雖是慎終追遠的具體表現,但是這些活動最重要的精神,應是在虔誠敬肅情懷上感念先人的一切,而非在供品科儀多寡或祈求先人、神祉的庇佑上……

有些人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經常有意地行、說一些浮誇言行,以迎合眾人,博取眾人的注意、好感或是擁護,這就是譁眾取寵。實則我們要避免斷章取義的引用,甚至曲解原意、張冠李戴的情形發生,更不要受到有心人士「譁眾取寵」的利用與欺騙。

耳濡目染是說一個人在某個環境中聽久了或是看多了,將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至國際變化、社會現象,小至家庭教育、個人學養,幾乎任何事都會因為「耳濡目染」而受到影響,吾人不能不慎!

「反璞歸真」是希望我們放下世俗的外象與修飾,復歸人的純樸本質,回到天然、自然、原來的樣子。這樣才能「無待」地獲得內心的自然喜樂,不受外相羈絆與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