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通論
在目前AI方興未艾的時代,學習傳統文化的經典是否還有意義呢?實則儒釋道的經典,在AI時代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供「成德」的資源與指引,讓我們的內心有根有芽,這樣,我們的主體生命才能自我覺醒與自我化育。
在過去數千年的中國思想發展歷程中,思想建構與哲學理論不是以現代化學術的知識論樣貌呈現,不直接說理,也不重視語文知解系統;思想家多是將哲理鎔鑄於文學、語錄、經學、美學中,譬如《莊子》便是結合文學、美學與哲學的最佳代表。因此,文、史、哲合一的中國思想發展,有著深難的極高門檻,需要有心人深入探索。
魏晉名士處亂世,不得已而以一種放浪形骸、「風流飄蕩無所著」的生命情調,「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地展現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風貌。實則背後蘊藏著無限辛酸。
我們對儒家君子的想像,僅停留在安貧樂道嗎?儒家君子如何「素富貴,行乎富貴」?「富而好禮」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命境界?讓我們通過重溫《論語》中的一段精彩對話,來解答上述的問題。
成語專區
戰國時期,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齊人與田單死守莒城和即墨,最終獲得勝利。而「毋忘在莒」也被用於勉勵人們應記取苦難挫敗,讓自己重新贏得勝利。
「竊鉤竊國」這句成語出自《莊子.胠篋篇》「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莊子藉大盜偷取東西時都是連箱帶櫃的一起抬走,還深怕囊櫃不夠堅固,讓財物遺落出來。寓意儒家成聖和仁義道德諸多言說,反會被有心人拿來利用,造成更大的危害。
以沽名釣譽的方式,雖然有可能獲得名士聲量,進而求得個人的權位或利益,一如「終南捷徑」;但那不是出自自己真誠內心與能力實踐的結果,動機與目的相悖、終究不足為法,須知人生是沒有終南捷徑的。
《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在吳王闔閭試探下,將一群妃女透過「三令五申」及殺雞儆猴的辦法,訓練成為井然有序、聽命行事的隊伍。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學說紛呈,諸子百家對於國家社會各有不同的關懷重心,韓非子不贊同儒、墨思想,寫作「郢書燕說」批判穿鑿附會的治學態度,譏刺世事也許會有偶然的成功,但那並不意謂可以作為人們必須遵循的法則。
「金屋藏嬌」原本是個愛情諾言被實踐的浪漫故事,而且是我國歷史上有著赫赫盛名的漢武帝,用以展現珍愛之情的故事。原意是指為心愛的人打造一所富麗堂皇的居所;不過後人卻將這成語用在男人感情不忠或私養情婦上,使得原來的美意反而轉成負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