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分類 自我成長

也是酒話

也是酒話
歐陽修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從歷史上看,古代文人騷客似乎都離不開酒,既可以助興,也可以澆愁。詩仙李白便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女詞人李清照也經常沉醉酒鄉。不過啊,酒飲微醺,淺酌適量,可以怡情,又有墨水靈感,才是中庸之道。

顧炎武論廉恥――知「恥」才能立身

顧炎武論廉恥――知「恥」才能立身
顧炎武《日知錄》中的〈廉恥〉一文係先論恥、後論廉。他在開篇先引歐陽修《新五代史》對馮道的批判,為什麼?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藉古可以鑑今。尤其如果官員缺乏廉恥觀,必然會導至國家禍敗亂亡。更重要的,這反映了從個人到整個時代一葉知秋的社會風氣卑下。他要發揮的是,「懼亂臣賊子」、「為法戒於萬世」的史學精神。

曹丕的〈典論論文〉:不要只拿道德標準評價我

曹丕的〈典論論文〉:不要只拿道德標準評價我
〈典論論文〉是曹丕的代表作品。若以道德論來評斷,曹丕是亂臣賊子,對妻子無情、對兄弟無義;但在文學上,他的詩纏綿委婉,開啟七言的新形態,而他的〈典論論文〉,更宣告文學脫離道德的附庸,著重在文體自覺和自我文氣的表現,是跨時代的新高度。其實也是希望後人能超脫道德評價,能以文學為曹丕定位的一種真心告白。

歐陽脩〈醉翁亭記〉:打造寬如大海的格局

歐陽脩〈醉翁亭記〉:打造寬如大海的格局
歐陽脩的寬如大海的格局,打開了千古士人的憂國憂民的另一種可能。〈醉翁亭記〉告訴我們:心懷人民的知識份子,可以盡力創造人民快樂,並且因為人們的快樂,感到雙重性的快樂:一方面是樂其所樂,一方面是實踐自我的創作性。而實踐快樂的能力,來自格局――有好的格局方能正確布局,並且帶來更好的結局。

王羲之〈蘭亭集序〉:續用文字傳薪火

王羲之〈蘭亭集序〉:續用文字傳薪火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真跡,雖已失傳,但通過文字的解讀與摹本的巧似,我們還是可以藉以想像,在歷史中,那個大喜大悲真性情的一介名士,在那麼灰色的時代,努力燃起生命之火的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