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真跡,雖已失傳,但通過文字的解讀與摹本的巧似,我們還是可以藉以想像,在歷史中,那個大喜大悲真性情的一介名士,在那麼灰色的時代,努力燃起生命之火的王羲之。

老子用一種溫柔的口吻,以百谷王、水與辯證,告訴我們:世界從來沒有辜負了我們,打破比較、打破固執、打破偏見,格局就會打開,看見了世界的廣闊,也才能知道自我生命的價值。

謝道韞的人生從閃亮的少女時代,至哀樂中年,最後獨居中仍見風雅。她天生慧黠,能以直面面對平庸的丈夫造成的婚姻不偕,又在孫恩之亂時家破人亡,但她以聰敏捍衛自己的風骨,然後美,就留在每個柳絮紛飛的時光。

庖丁善宰牛,且技巧極為高明,原因不只是對事物瞭解透澈,而是能「得心」以「應手」,不會妄自硬碰硬,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順應是非和矛盾的間隙,以通透的智慧自如其中,方能逍遙處世。

人鬼情未了的結局常是殉情,但《牡丹亭》卻告訴我們:追求真愛的力量很大,大到可以衝破禮教約束、起死回生。杜麗娘表現了情愛萌動、青春覺醒、對生命的發現,通過還陽題材,以濃麗華艷,融奇巧、尖新與陡峭、纖細的語言,成為「情深而炙熱,瞬間即永恆」的最美註腳。

根據古書的記載:「春分」節氣後的第十五天為「清明」,是第五個節氣,約在每年國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對於這個重要節日,歷代諸多文人都藉此抒發自我內心的意念,許多詩篇我們也都耳熟能詳。

從鴻門宴到垓下之困,項羽是勇猛剛毅、光明磊落的。奪王,他雖然輸了,但不一定是真輸;只是令人惋惜的,烏江自刎前,他儘管深明當下困境,卻沒有延長時間、把「失敗當作歷練,把歷練譜成智慧」,進而領略天命的低谷,是為了讓人在視野上、在境界上都有更高的可能。

頭戴紗帽,身穿褐裘,騎一頭瘸驢,卻馳行若飛的虯髯客,有順隨、重情的英雄之質,卻不只是英雄而已。他能領略天命,從中修行,得到處世的大智慧。〈虯髯客傳〉除了是一則好看的傳奇,更是一條修行之路,要讀者解讀出"天命"的真正況味。

鄭用錫〈勸和論〉提醒我們:接近美好生活的願望的方式很多,絕不是「襲奪」那麼粗暴而已。他很迂迴地繞開政治的黑幕,提出團結的重要性,說明械鬥對己群無益,對台灣社會沒有幫助,只有拿掉病態的族群認知,才不會拖延融合的進展,而能成就和諧理想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