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可羅雀」可用來形容掌握權力或做官的人,在他們失去權勢後遭到眾人的冷落,走訪拜會的賓客越來越少的情況。後來也常用以形容做生意的人,因生意不好、沒有客人上門的情景。
這句成語形容門庭前拜訪的人潮川流不息、非常熱鬧。在歷史上常用「門庭若市」來隱喻人在高位掌權時,眾人爭相奉承巴結;或是引申生意興榮的樣子。
「相濡以沫」是形容魚兒在缺水時,會相互呼出濕氣並吐出泡沫濕潤彼此。我們常用這句成語來比喻人們在困難中彼此幫助,期盼脫出困境,所以該成語也可以用來表述人間溫情的可貴。
「結草銜環」是用來比喻受人恩德,至死不忘。「結草」與「銜環」分別是《左傳》、《續齊諧記》的報恩故事。後人用活著的時候,當「銜環」為報,死後則以「結草」為報,以展現有恩必報的美德。
「胼手胝足」是形容長期極為辛勞地做事,手掌、腳底的皮膚都磨長出厚繭。如春秋霸主之一的晉文公,當他身為公子時,因故出走流轉亡命其他國家,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千辛萬苦、磨難挫折,最終在秦穆公的協助下,得以返回晉國為君的故事。
這成語是兩千年多前一個堅守諾言的愛情故事,雖然現代人看來,這個故事有些迂腐可嘆;但尾生一言九鼎的承諾,卻猶如一座明燈。我們不建議用強烈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執著的價值,但如此的執著,確實凸顯了信守的可貴。
自我主觀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卻往往鄉愿的不分是非、不自知的隨眾而行;或一知半解的說出連自己都沒把握的辦法或意見,就是自以為是。
在華人世界,民間常沿襲著種種祭祀祖先、神明的眾多儀式,這雖是慎終追遠的具體表現,但是這些活動最重要的精神,應是在虔誠敬肅情懷上感念先人的一切,而非在供品科儀多寡或祈求先人、神祉的庇佑上……
有些人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經常有意地行、說一些浮誇言行,以迎合眾人,博取眾人的注意、好感或是擁護,這就是譁眾取寵。實則我們要避免斷章取義的引用,甚至曲解原意、張冠李戴的情形發生,更不要受到有心人士「譁眾取寵」的利用與欺騙。
耳濡目染是說一個人在某個環境中聽久了或是看多了,將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至國際變化、社會現象,小至家庭教育、個人學養,幾乎任何事都會因為「耳濡目染」而受到影響,吾人不能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