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與小康:用理想抵禦被權力腐化的速度

大同與小康談理想的政治模型。大同世界,在天下為公的基模上,發展出完全和平、平等的大同社會。而小康世界,則在嚴格要求掌權者的要求下,推動禮義制度,獲得社會安定的可能。大同世界是知識分子的理想型,只要我們能堅定理想,就不會被權力腐化,進而朝大同世界去接近、去超越。
大同與小康:用理想抵禦被權力腐化的速度

「大同與小康」是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提出的政治理想,並不是止於歷史,而是要發於未來,讓兩千五百年後的我們,可以跨越,可以超拔,可以在理想上,墊高成更高的理想。

曲阜祭孔現場

雖然理想,永遠是還沒實現的,即便是孔子,也有那個對理想離得太遠,稍稍厭世的十分鐘。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個隆冬日,孔子主持魯國的歲末大典。結束後,他站在宗廟門外的高台上遊覽,看到盛典後的淒清和落寞,配上冬日的蕭瑟,不覺感慨長嘆,感嘆過去理想政治型態,幻滅難存

大道之行,是孔子理想的政治形態,孔子通過歷史的紀錄,推敲出一個好的時代。這個好時代的樣子的前提是:

「大同世界」天下為公

大同與小康:用理想抵禦被權力腐化的速度


雖然是公有,那麼選出賢德、能幹的人出來為大家治理和規劃,管理者也不會有私心,被管理者,也不會有怨言。人和人之間,講究信用,重視溝通、同理他人,進而能促進和睦關係。人們也不只是親愛自己的父母尊長,也不只是愛護自己的子女,而是能友善的對待長輩和晚輩。

在社會制度上,因為天下以正道運行之,老人家得以善終,壯年人也可以各盡其用,小孩也得到好的教養。不論性別,都能更行其職,即便鰥夫、寡婦、幼而無父的孤兒、老而無子的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重大疾病者都得到很好的照顧。男子有固定的工作。女子有好的歸宿,嫁給合適的人家。


經濟上,大家不喜歡浪費資源,也不必私藏到自己家裏,可以共有共享。人人都喜歡發揮自己的能力,成就眾人,不以為苦,也不圖利自己。這麼一來,陰謀、奸詐都不需要,盜竊、作亂、殺人之事也都不會發生。

因此天下為公的社會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安樂居。完全和平、平等的大同社會,不但是孔子的最高理想,
展示了一幅令人嚮往的美麗畫卷,也成爲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一再追求的最終目標。

可是這個美好的時代難以續存,當私心和資源掠奪的念想出來以後,唯一能夠讓人間公平、正義的方式,就是「禮義」。

大同與小康:用理想抵禦被權力腐化的速度

「禮義」 不只是道德層面上的約束,深挖「禮義」的內涵,就發現它包含:精神、思想、行為、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習慣,這些都受到「禮義」一定的約束,但不同於法治,仍有一些關係上的彈性,讓人和人之間,可以自然的伸展,卻不覺痛苦,這就確保小康世界的運作之可能。

「小康世界」不同於大同世界,它的第一原則是:「天下為私」

當天下變成一姓、一家所私有,各自也都得私有自己的資產,以保證生活的順利。於是,人人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尊長,只愛護自己的子女,不論生產財貨或付出勞力,都只為了自己。

政治上,天子諸侯之位,乃至家業的繼承,都採世襲為制度,避免國家到家庭的紛爭。內城、外城以及護城河,都用作堅固的防禦屏障。禮法、義理被用作治國的準則,使君臣、父子、夫婦都依倫理規範。設立上下、貴賤的制度,穩固社會型態,並讓耕作能如常進行,尊崇勇敢而有智謀的人,奬勵、酬報那些替自己出力的人。然而,因為資源是私有的,便會產生掠奪之心,所以陰謀詭計因此產生,而戰爭也因此而興起。
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因「禮義」制度的完善,成為夏、商、周三代中傑出的人物。這六位賢君,沒有不嚴守禮制的。根據禮制以表彰君主對人民做對了的事情、同時用「禮」來考核君主、人民的誠信與過失,並要求以仁愛為典範,講求謙讓,昭示行為的恆常法則。如果有人不遵從這些原則的話,即便在高位權勢者也要去職,大家都視之為禍殃。因著「禮義」社會得以正常運作,所以,小康世界的雖有倫理尊卑的差等,但禮義是從對領導者的高度要求,並推展及社會制度的。

大同與小康:用理想抵禦被權力腐化的速度


這麼一來,孔子的嘆息,就不只是感嘆大同世界的難以企及,更是感嘆小康之道的「禮義」精神逐漸崩解,當社會向下沉淪的時候,知識分子,不能只是嘆息,還要能擘劃理想,告訴世界該何去何從。

私天下、家天下,成為社會制度的必然時,擁有權力的管理者,也許也曾有過淑世理想。然而,掌握權力的同時,如果失去理想的指引,便會濫用權責,中飽私囊,剝削人民。

更重要的是,理想並非管理者個人的,還要有覽觀宇宙、放眼全人類之心,〈禮運大同篇〉,就是這樣的指引。所有的知識份子,都應該將這樣淑世藍圖放在心裡,有一天,當我們握有權力時,才不至於如十九世紀艾克頓爵士的名言所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那麼久以前,〈禮記〉記錄了「大同與小康」的這段話,先是擘劃一個美麗的政治型態,我們要相信這個型態,不但可行,而且還會更好。當我們有信念,有願,就有力。

〈大同與小康〉給了我們一個歷史的願景,期待我們去完成,去超越。

黃承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