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的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中國哲學
    • 中國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詩國大觀
    • 談情說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詩篇
    • 邊塞詩篇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詞的世界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自我成長
    • 情愛體驗
    • 家國擔當
    • 成長小說
    • 言情小說
    • 家國小說
    • 虛幻小說
  • 成語專區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故事專區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三分鐘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中國哲學
    • 中國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詩國大觀
    • 談情說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詩篇
    • 邊塞詩篇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詞的世界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自我成長
    • 情愛體驗
    • 家國擔當
    • 成長小說
    • 言情小說
    • 家國小說
    • 虛幻小說
  • 成語專區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故事專區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三分鐘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中讀網

一元復始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新的一年開始了,萬象迎新。這是一句深富文化內涵的用語。《易經》的〈乾〉卦卦辭說:「元亨利貞」。「元」是「善之長」,蘊蓄一切的美好在其中,所以也就成為後來國人喜愛的吉祥語。
  • bubububu
  • 2023 年 1 月 19 日
  • 常用成語
一元復始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

一元復始

新春期間我們經常看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春聯,但什麼是「一元復始」呢?
雖然大家都知道字面說的是:新的一年又開始了,迎新納福;但是這句深蘊文化內涵的用語,背後的涵義非常深遠。何謂「元」?——《易經》的〈乾(ㄑㄧㄢˊ)〉卦卦辭說:「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這四個字,古人多認為代表〈乾〉卦的四種本質,例如四德、四季……,闡明萬物所包含的一切道理。

「元」字有大、始的意思,所以說是「善之長(ㄓㄤˇ)也」,也就是萬善(美好)之首,蘊蓄了一切美好在其中。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元」為:始也。
唐朝孔穎達也在《周易.子夏傳》中說: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易四.乾上》又說:「物生為元,長為亨,成而未全為利,成熟為貞」。

循環往復的宇宙萬象及事理,在「貞」之後又從「元」開始,週而復始、往來循環,看似已盡卻實則生生不息。所以「貞下起元」成為哲學家常用來表述事物終、始循環的發展詞,「貞元之際」也就是冬、春之際,則要養精蓄銳、待時而發,等候黎明的到來。

為什麼人們恭賀新年的吉祥話,常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這句話常用於農曆春節期間,人們藉由天地時序的變化,順應自然景象的改變,在嚴冬寒雪趨轉春暖花開之際,用該語除舊布新、送舊迎新,期盼在新的一年裡迎接美好、煥然一新,這習俗我們就稱為「過新年」。

華人早期處於農業社會型態,「過新年」是一年中的重頭大戲,從農曆十二月十六的「尾牙」,一直到農曆新年的二月初二的「頭牙」,這期間和許多的節、民俗、祭祀活動息息相關,例如尾牙、祭灶、送神、祭祖、拜地基主、團圓飯、守歲、走春、拜年、回娘家、迎神、安太歲、點光明燈、拜天公、元宵節……,串連起農曆年間處處祈祝豐饒、時時歡樂慶景的節日氛圍。

一元復始

一元復始

新年春聯的由來

在華人的世界中,「春聯」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表現,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歷時久遠,「春聯」在不同歷史時空、地區會有不同的方式呈現,但人們招福納祥、消災除厄的本意、始終如一。
農曆過年期間,人們往往在紅色紙張上書寫各種吉祥句,張貼於大門或房間牆上,通稱為「春聯」,藉此為自家人祈福或為他人祝賀。

「春聯」的起源又可以分為,「桃符」、「宜春帖」。以下說說它們的發展脈絡:

一元復始

「宜春帖」——又名「春書」,為春聯起源之一。

在南北朝時,人們在立春之際用色紙剪成「宜春」二字,也有些用祈福納祥的單字或句子貼於門柱、門楣上,延續為今日的春聯。
宋朝朝廷非常盛行於立春時,由求翰林學士為新年新景進獻五言或七言絕句,張貼於宮門或宮苑各殿堂、樓閣柱上,又稱為「帖子詞」。
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更頒佈御旨,在過年期間,要求家家戶戶必須在紅紙上書寫象徵吉祥的字、句張貼在門上,一起除舊迎新、歡度新年。

「桃符」——相傳在上古時代有兩個兄弟,一個叫神荼(人名,讀ㄕㄨ)、一個叫鬱壘(人名,讀ㄌㄩˋ),住在東海的度朔山 。兩人常在守護的大桃樹下,奮勇擊退許多恐怖的野鬼。
所以秦漢時期的人們,就用桃木做成的兩塊板子,上面書寫著傳說中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用來避邪驅鬼,這是春聯最早的前身,也是「桃符」由來。

另一傳說是唐太宗在睡覺時經常被惡夢驚醒,於是他命令「秦叔寶」和「尉遲(複姓ㄩˋ ㄔˊ)恭」兩位將軍,在他的寢宮門外守護他的安全。

後人也據此傳說而奉秦、尉遲兩位將軍,作為家中鎮宅護佑的門神。

一元復始

春節時人們也常以「春」、「福」、「壽」、「滿」、「財」、「祿」、「喜」等吉祥字祈福

單字吉祥語如果使用二十到五十公分見方、正方形的紙書寫,或在其上作畫的,這些年畫、書畫便稱為「斗方」。
國畫界正方形的畫幅也稱作「斗方」,常見2尺見方的尺幅,這種尺幅是用一張四尺整宣(2尺寬、4尺長)沿長邊對開而成。一尺見方的小斗方,則稱為小品。

時逢中華民國112年新春佳節,謹以北宋張載名句,作為個人辭別舊歲以及迎新祝禱的願景: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善用成語,讓我們的言語優雅、富於深蘊

  •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讓我們歡喜迎接新的一年。
  •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這句話告訴我們,所有的艱難與困厄都會過去。
  • 在永續循環中,「一元復始」蘊蓄著不斷向上、進取迎新的精神。

BUBU

上一篇
下一篇

網站累計

128,686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3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