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的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中國哲學
    • 中國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詩國大觀
    • 談情說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詩篇
    • 邊塞詩篇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詞的世界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自我成長
    • 情愛體驗
    • 家國擔當
    • 成長小說
    • 言情小說
    • 家國小說
    • 虛幻小說
  • 成語專區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故事專區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三分鐘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中國哲學
    • 中國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詩國大觀
    • 談情說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詩篇
    • 邊塞詩篇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詞的世界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自我成長
    • 情愛體驗
    • 家國擔當
    • 成長小說
    • 言情小說
    • 家國小說
    • 虛幻小說
  • 成語專區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故事專區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三分鐘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中讀網

張燈結綵——話元宵

我國眾多節慶中,最為「張燈結綵」慶祝的就是元宵節。《三國演義》中有段敘述官府燃放燈火,要求民眾張燈結綵歡慶元宵的情節:「 今值元宵令節 , 不可不放燈火 ,以示太平氣象。…… 告諭城內居民 , 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最為傳神。
  • bubububu
  • 2023 年 2 月 1 日
  • 常用成語

「張燈結綵」是形容人們在歡度喜慶、佳節時,為了增加歡樂的氛圍,特別在場地中懸掛燈籠和繫結彩球、彩帶的情景。

張燈結綵——話元宵

譬如我國眾多節慶中,最為「張燈結綵」慶祝的就是元宵節。《三國演義》中有段敘述官府燃放燈火,要求民眾張燈結綵歡慶元宵的情節:「今值元宵令節,不可不放燈火,以示太平氣象。……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是農曆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日,又稱上元節、元夕或是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放煙花及一系列的民俗慶祝活動。

元宵節點燈的由來及演變

相傳漢文帝在平息「諸呂之亂」後,覺得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農曆元月十五定為節日,規定以後每到這天就把宮內的宮燈全部點亮。
另一說法是漢武帝篤信「太一神」,經常舉辦祭祀活動,尤其在正月十五的祭祀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舉行祭祀活動,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
佛教在正月十五有點燈供佛的習俗。漢明帝篤信佛法,為了弘揚佛法,詔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燃燈表佛」。而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的點燈供佛儀式,後來也流傳到民間。
另外,道教上元節為天官大帝(堯)的誕辰,「正月十五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也燃燈祝禱。

張燈結綵——話元宵
張燈結綵——話元宵

到了隋代,元宵節已經熱鬧非凡。
《隋書.音樂志》每年正月,各國均派使節前來覲見皇帝,朝廷會留他們到十五日的元宵節。賀節的戲場從端門外一直到建國門內綿延八里,百官沿路搭起棚子,使路面變的狹小,從黃昏到天亮,大家都盡情觀看著各種的表演。
可見隋代對於元宵節非常重視,比起今日毫不遜色。

唐代元宵節期間的情景,則據《大唐新語》描述,解除宵禁、特許夜行,達官顯貴至下屬、工人商賈(ㄍㄨˇ),全都欣喜夜遊。
這也為盛唐元宵節的張燈活動,開啟了流光溢彩、聲色交映的畫面。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燈掛綵,還建立高大的燈樓、燈柱……,團簇如花樹,十分熱鬧繁華。

唐官宦作詩形容當時盛況「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九陌(ㄇㄛˋ,鄉間小路)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與當時著名詩人李商隱對於元宵節的描述「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吻合。

元宵節到了宋代,已發展成為熱鬧的狂歡節,除君王與百姓同賞燈節外,並准許婦女可以自夜達旦、出遊街巷,促成了男女談情訴愛的最佳時機(最早的中國情人節),還有官員分發紅包,甚至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圖像演繹,有恐怖色彩的獄户故事、或陳列獄具等(如現在的花燈)來警示百姓遵守法紀。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遊戲,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獎品獎勵。

張燈結綵——話元宵

宋代民間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浮元子」,即後人所說的元宵或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象徵人們吃後,獲得團圓美滿之意。

宋徽宗時,甚至在元宵節開放皇宮讓庶民參觀,並以金杯盛酒賜予民眾歡飲,親與百姓共度佳節。當時還發生了一段婦人偷取皇帝黃金酒杯的故事,……當她飲完賜酒,順手將金杯放入懷中被侍衛察覺抓捕,押至御前,責問為什麼盜取金杯,婦人以〈鷓鴣天〉詞牌回答:因元宵燈會人潮雜沓(ㄊㄚˋ),又因貪看各種表演,我和丈夫被人群沖散了,現在天色漸亮,感謝皇上賜酒,但我害怕飲酒回家會遭公婆責備,所以將金杯藏起帶回,以為憑證。徽宗在聽了婦人偷金杯的原因後,不但沒怪罪婦人,反而將金杯賞賜給她,並派侍衛送她返家,此事也為千年的元宵節增添了一段佳話。

南宋詞壇巨龍辛棄疾,他在〈青玉案.元夕〉一詞中,也傳達了當時元宵節熱鬧喧騰,滿城銀花火樹,盡情狂歡的景象。達官顯貴攜家帶眷出門觀燈,魚形與龍形的彩燈整夜地不停飛舞,婦女們盛裝配戴各種美麗的飾物,身穿金黃絲縷的衣裳,面帶笑語、香氣撲鼻的從人前經過……

張燈結綵——話元宵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明代的燈節自農曆初八點燈與春節銜接,一直到農曆正月十七的夜裏才停止。白晝是市集、熱鬧非凡, 夜間則燃燈、蔚為壯觀。每晚花燈、煙火照耀通宵,鼓樂雜耍喧鬧達旦,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應天(今南京)後,為慶賀當年的元宵節,招徠天下富商,在南京城內盛搭彩樓,並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盞,連續放燈十日,一時蔚為大觀。

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盞,放燈十日,蔚為大觀

明代內府專為皇帝處理庶務,在元宵節前,會為皇宮安排各種布置,「上元之前,或於乾清宮丹陛上安七層牌坊燈,或壽皇殿安方圓鰲山燈,有高至十三層者,派近侍上燈,鐘鼓司作樂贊燈,內府供用庫備蠟燭……。」可窺明代皇家過元宵節的情景。

張燈結綵

清代為滿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皇宮中不再舉辦燈會,但未禁止民間慶度元宵,所以民間的燈會依舊熱鬧。而民間的燈會活動主要是看花燈、觀戲、舞龍獅、踩高蹺……等民俗表演。

另外民間還有一種走百病、走三橋的習俗,目的是祛(ㄑㄩ)病延年,一般都是婦女相約結隊而行,多走城牆、過橋或是到郊外。

如今,隨着時代發展,不論元宵、彩燈、天燈、水燈、煙花……如何變化出新,但這些延續元宵節古老傳統、風俗的精神依然不變,它始終是人們心中割捨不斷的情愫。

「節日文化」在世界上是沒有國界的,例如西方的聖誕節、新年,印度的大壺節,巴西的嘉年華狂歡節……,期盼我們千年傳統文化精隨的節日,也能受到眾人的重視及喜愛,進而熱情、奔放、無礙地參與。

善用成語,讓我們的言語優雅、富於深蘊。

  • 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以迎接年節。
  • 張燈結綵會讓這個活動添滿了歡慶、喜悅氛圍。
  • 人逢喜事精神爽,張燈結綵慶佳節。

bubu

上一篇
下一篇

網站累計

128,751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3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