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
新春期間我們經常看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春聯,但什麼是「一元復始」呢?
雖然大家都知道字面說的是:新的一年又開始了,迎新納福;但是這句深蘊文化內涵的用語,背後的涵義非常深遠。何謂「元」?——《易經》的〈乾(ㄑㄧㄢˊ)卦〉卦辭說:「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這四個字,古人多認為代表〈乾〉卦的四種本質,例如四德、四季……,闡明萬物所包含的一切道理。
「元」字有大、始的意思,所以說是「善之長(ㄓㄤˇ)也」,也就是萬善(美好)之首,蘊蓄了一切美好在其中。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元」為:始也。
唐朝孔穎達也在《周易.子夏傳》中說: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易四.乾上》又說:「物生為元,長為亨,成而未全為利,成熟為貞」。
循環往復的宇宙萬象及事理,在「貞」之後又從「元」開始,週而復始、往來循環,看似已盡卻實則生生不息。所以「貞下起元」成為哲學家常用來表述事物終、始循環的發展詞,「貞元之際」也就是冬、春之際,則要養精蓄銳、待時而發,等候黎明的到來。
為什麼人們恭賀新年的吉祥話,常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這句話常用於農曆春節期間,人們藉由天地時序的變化,順應自然景象的改變,在嚴冬寒雪趨轉春暖花開之際,用該語除舊布新、送舊迎新,期盼在新的一年裡迎接美好、煥然一新,這習俗我們就稱為「過新年」。
華人早期處於農業社會型態,「過新年」是一年中的重頭大戲,從農曆十二月十六的「尾牙」,一直到農曆新年的二月初二的「頭牙」,這期間和許多的節、民俗、祭祀活動息息相關,例如尾牙、祭灶、送神、祭祖、拜地基主、團圓飯、守歲、走春、拜年、回娘家、迎神、安太歲、點光明燈、拜天公、元宵節……,串連起農曆年間處處祈祝豐饒、時時歡樂慶景的節日氛圍。
新年春聯的由來
在華人的世界中,「春聯」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表現,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歷時久遠,「春聯」在不同歷史時空、地區會有不同的方式呈現,但人們招福納祥、消災除厄的本意、始終如一。
農曆過年期間,人們往往在紅色紙張上書寫各種吉祥句,張貼於大門或房間牆上,通稱為「春聯」,藉此為自家人祈福或為他人祝賀。
「春聯」的起源又可以分為,「桃符」、「宜春帖」。以下說說它們的發展脈絡:
春節時人們也常以「春」、「福」、「壽」、「滿」、「財」、「祿」、「喜」等吉祥字祈福
單字吉祥語如果使用二十到五十公分見方、正方形的紙書寫,或在其上作畫的,這些年畫、書畫便稱為「斗方」。
國畫界正方形的畫幅也稱作「斗方」,常見2尺見方的尺幅,這種尺幅是用一張四尺整宣(2尺寬、4尺長)沿長邊對開而成。一尺見方的小斗方,則稱為小品。
時逢新春佳節,謹以北宋張載名句,作為個人辭別舊歲以及迎新祝禱的願景: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善用成語,讓我們的言語優雅、富於深蘊
-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讓我們歡喜迎接新的一年。
-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這句話告訴我們,所有的艱難與困厄都會過去。
- 在永續循環中,「一元復始」蘊蓄著不斷向上、進取迎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