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手胝足

「胼手胝足」是形容長期極為辛勞地做事,手掌、腳底的皮膚都磨長出厚繭。如春秋霸主之一的晉文公,當他身為公子時,因故出走流轉亡命其他國家,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千辛萬苦、磨難挫折,最終在秦穆公的協助下,得以返回晉國為君的故事。
「胼手胝足」是形容長期極為辛勞地做事,手掌、腳底的皮膚都磨長出厚繭。如春秋霸主之一的晉文公,當他身為公子時,因故出走流轉亡命其他國家,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千辛萬苦、磨難挫折,最終在秦穆公的協助下,得以返回晉國為君的故事。
這成語是兩千年多前一個堅守諾言的愛情故事,雖然現代人看來,這個故事有些迂腐可嘆;但尾生一言九鼎的承諾,卻猶如一座明燈。我們不建議用強烈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執著的價值,但如此的執著,確實凸顯了信守的可貴。
自我主觀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卻往往鄉愿的不分是非、不自知的隨眾而行;或一知半解的說出連自己都沒把握的辦法或意見,就是自以為是。
在華人世界,民間常沿襲著種種祭祀祖先、神明的眾多儀式,這雖是慎終追遠的具體表現,但是這些活動最重要的精神,應是在虔誠敬肅情懷上感念先人的一切,而非在供品科儀多寡或祈求先人、神祉的庇佑上……
有些人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經常有意地行、說一些浮誇言行,以迎合眾人,博取眾人的注意、好感或是擁護,這就是譁眾取寵。實則我們要避免斷章取義的引用,甚至曲解原意、張冠李戴的情形發生,更不要受到有心人士「譁眾取寵」的利用與欺騙。
耳濡目染是說一個人在某個環境中聽久了或是看多了,將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至國際變化、社會現象,小至家庭教育、個人學養,幾乎任何事都會因為「耳濡目染」而受到影響,吾人不能不慎!
「反璞歸真」是希望我們放下世俗的外象與修飾,復歸人的純樸本質,回到天然、自然、原來的樣子。這樣才能「無待」地獲得內心的自然喜樂,不受外相羈絆與侷限。
「抱薪救火」的例子自古以來比比皆是。尤在戰國時期,各國間彼此兼併攻伐不止、民不聊生。 四分五裂的諸侯,有的為了避免被攻打而締結盟約,有的為掠奪他國土地而發動戰爭,導致一些戰敗國為求止戰而割地求和,但是這種抱薪救火的做法,最終難免走向覆亡一途。
我國眾多節慶中,最為「張燈結綵」慶祝的就是元宵節。《三國演義》中有段敘述官府燃放燈火,要求民眾張燈結綵歡慶元宵的情節:「 今值元宵令節 , 不可不放燈火 ,以示太平氣象。…… 告諭城內居民 , 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最為傳神。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新的一年開始了,萬象迎新。這是一句深富文化內涵的用語。《易經》的〈乾卦〉卦辭說:「元亨利貞」。「元」是「善之長」,蘊蓄一切的美好在其中,所以也就成為後來國人喜愛的吉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