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讀網

  人文素養.品格教育.經典文化 

歡迎點擊

中讀網

親子共學.經典轉譯

歡迎點擊

中讀網


 語言傳承.古為今用

              歡迎點擊

中讀網

     

  自主學習.文化主體性 

歡迎點擊

中讀網

中華幼教.文化紮根.經典影像化

歡迎點擊

中讀網

 創作應用.趣味學習 

              歡迎點擊

思想通論

莊子和馮夢龍對「鼓盆而歌」的各自表述

莊子和馮夢龍對「鼓盆而歌」的各自表述

明末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有一篇莊子試妻的故事,故事改編自《莊子.至樂》「莊子妻死,鼓盆而歌」,但兩者各異其趣。
馮夢龍以虛構的情節、戲劇性的故事,加入對人性道德、愛情、情慾糾葛的考驗,轉化莊子原有的哲學思考。其與《莊子》原意完全不同,但提高了戲劇性與娛樂價值。

當代「護法」

當代「護法」

很多人誤解了護法,常説某某人有護法護持,其實,護法護的是法,不是護人。
所護持之人若成就佛道則護法亦有功德,若此人背離正道而行邪道,護法不僅沒功德,還會被連累。

AI無法取代的學問:談儒釋道的自明與自得

AI無法取代的學問:談儒釋道的自明與自得

在目前AI方興未艾的時代,學習傳統文化的經典是否還有意義呢?實則儒釋道的經典,在AI時代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供「成德」的資源與指引,讓我們的內心有根有芽,這樣,我們的主體生命才能自我覺醒與自我化育。

深奧的中國哲學!

深奧的中國哲學!

在過去數千年的中國思想發展歷程中,思想建構與哲學理論不是以現代化學術的知識論樣貌呈現,不直接說理,也不重視語文知解系統;思想家多是將哲理鎔鑄於文學、語錄、經學、美學中,譬如《莊子》便是結合文學、美學與哲學的最佳代表。因此,文、史、哲合一的中國思想發展,有著深難的極高門檻,需要有心人深入探索。

今人不懂古人心,魏晉名士英雄淚!

今人不懂古人心,魏晉名士英雄淚!

魏晉名士處亂世,不得已而以一種放浪形骸、「風流飄蕩無所著」的生命情調,「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地展現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風貌。實則背後蘊藏著無限辛酸。

成語專區

一葉障目

一葉障目

「一葉障目」也作「一葉蔽目」,常用來形容人被假象蒙蔽了心靈,而無法看清事物全貌或認清問題根本,做出不正確的事情。
這句成語源出道家《鶡冠子》「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經三國時邯鄲淳所著《笑林》引用,而廣為流傳。

除舊布新

除舊布新

「除舊佈新」多指過農曆新年前,將家裡或自己徹底的清整一遍,拋棄不好的一切,寄予新的希望,期以嶄新之姿迎接新的一年。

牛驥同皁

牛驥同皁

文天祥的〈正氣歌〉中,列舉了十二位視「使命」勝過「生命」的經典人物,都是他學習效法的精神導師,充分展現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氣節。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

戰國時期,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齊人與田單死守莒城和即墨,最終獲得勝利。而「毋忘在莒」也被用於勉勵人們應記取苦難挫敗,讓自己重新贏得勝利。

竊鉤竊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竊鉤竊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竊鉤竊國」這句成語出自《莊子.胠篋篇》「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莊子藉大盜偷取東西時都是連箱帶櫃的一起抬走,還深怕囊櫃不夠堅固,讓財物遺落出來。寓意儒家成聖和仁義道德諸多言說,反會被有心人拿來利用,造成更大的危害。

終南捷徑

終南捷徑

以沽名釣譽的方式,雖然有可能獲得名士聲量,進而求得個人的權位或利益,一如「終南捷徑」;但那不是出自自己真誠內心與能力實踐的結果,動機與目的相悖、終究不足為法,須知人生是沒有終南捷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