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讀網

  經典文化.人文素養.品德教育 

歡迎點擊

中讀網

經典轉譯.終身學習

歡迎點擊

中讀網


 藉古鑑今.古為今用

              歡迎點擊

中讀網

     

  歷史文化.文化主體性 

歡迎點擊

中讀網

中華幼教.經典影像化.潛力增能

歡迎點擊

中讀網

 創造性詮釋.玩轉教育 

              歡迎點擊

思想通論

名、實之辨──今人和古人其實有相同的感受

名、實之辨──今人和古人其實有相同的感受

中國哲學發展很重視「名/實」之辨,要求名實相符,譬如劉劭的《人物志》便是為了糾正政治人才名實不符的流弊,而論列天下百行殊類,以便於設官分職。其實不論選拔人才或從事各行各業,都要循名責實、綜核名實,要使名繫於實,才不會形成劣幣逐良幣、無法適才適任的社會問題。

迷信的背後?──漢代哲學的德治教化理想

迷信的背後?──漢代哲學的德治教化理想

一般人對於漢代突出天、人之間具有「類比聯繫」關係的「天人同構」義理模式,往往給予迷信的負面評價;但其實漢儒董仲舒所說的「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而起也,如馬鳴則馬應之,牛鳴則牛應之」,和今人所說的「吸引力法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中深蘊漢代哲學德治教化的理想。

原來組成個性的,有先天性情與後天習氣兩重

原來組成個性的,有先天性情與後天習氣兩重

家人卦是順著生命成長的常道,適時將家人間天賦自然的和樂過渡到秉心靈自覺去彼此無私相愛;家人四卦中屬於變格的睽卦則有一點重要的新意,就是可以有一個藉著衝突的機緣,刺激人心的覺醒,去進行生命間的反省溝通,以化解誤會,增進了解,恢復情誼。

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那裡?電影《奧本海默》聯想之一

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那裡?電影《奧本海默》聯想之一

我們經常聽到對情人理直氣壯的責難:「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那裡?」 但這種需要的宣示與責難真的是可以理直氣壯的嗎? 在談論愛情學之時,我經常開宗明義的宣示,就是「愛情不是一種需要,而是一種自由而且無私的互相付出。」

「貪瞋癡慢疑」與「愛和覺謙信」

「貪瞋癡慢疑」與「愛和覺謙信」

貪、瞋、癡是人心的根本病毒,加上慢、疑則稱為五毒;而對治五毒的根本力量則是人心內在的根本自信。我們可以用人生走向真實化亦即自我實現的「愛、和、覺、謙、信」來對治,以實現真誠厚實的生命。

成語專區

飲水思源—話清明

飲水思源—話清明

「飲水思源」這句成語,是從南北朝著名文學家庾信〈徵調曲〉中「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所衍生而來的。一如台灣俗諺「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都是指人要懂得感恩,不可忘本。

破鏡重圓

破鏡重圓

「破鏡重圓」是指相愛的兩人因故分離,但最後終得團聚。歷史上記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但很少能像樂昌公主與徐德言一樣,在重大的世局變遷後,仍能靠著對愛情信守,並在楊素的成全下得以重逢,隱居相伴終老一生。

折衝樽俎

折衝樽俎

人們為了避免輕啟戰端,經常會先以外交方式調解,這也就是兩千多年前「折衝樽俎」成語的由來。晏嬰在酒宴中,巧妙地運用智慧斡旋退敵,沒有使用武力,卻能獲得和平,將迫在眉睫的戰禍消弭於無形。這與《孫子兵法》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風行草偃

風行草偃

我們常用「風行草偃」來比喻上行下效。因為上位者的所作所為就像拂過草上的風一般,風所經行處,草便隨之傾倒,所以上位者的言行往往會給下位者帶來重大影響,不得不慎!

黃粱一夢

黃粱一夢

「黃粱一夢」是用來比喻真實世界所經歷的一切,最終,也像轉瞬即逝的夢境不復存在。在生活中,我們常自以為擁有許多事物,但當面對人生終點時,我們是否同樣感慨一生如「黃粱一夢」?

見仁見智

見仁見智

「見仁見智」這句成語出自二、三千年前我國的《易經》,用來形容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事物時,經常會有不同的看法。由於易學的深奧難窺,歷代遂衍生出許多不同的主張和門派,或許千門萬戶、學無止盡正是「見仁見智」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