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諫逐客書〉是一篇鏗鏘有力的論說文,同時也具備偉大的抒情條件;既有嚴謹的史論、人才價值論、稱王之術論。還有對秦帝國的真情告白,與華麗的文采,動人的音韻。更有李斯堅韌又強悍的意志,與扭轉命運的決心,可惜李斯晚年背叛了自己立下的真心,辜負了這篇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諫逐客書〉是一篇鏗鏘有力的論說文,同時也具備偉大的抒情條件;既有嚴謹的論說架構,又有對秦帝國的真情告白,還有華麗的文采,動人的音韻,以及堅韌又強悍的意志,與扭轉命運的決心,讓這篇文字看得見作者胸腔脈搏的聲音。

沒想到,這顆真心最後擲在地上,碎裂如一地水銀。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離這篇文章出生的兩百多年前,約莫戰國初期的時候,那時,秦國還是邊陲弱國,經過歲月激厲的振奮,逐漸壯大,到秦王嬴政登基之時,已是水到渠成,成為真正的強國,遂有兼併天下的雄心。

秦王嬴政十年(西元前237年),「鄭國事件」震怒了嬴政,原來是韓國派遣水利工程師鄭國(人名),協助秦王興築水利工程。表面上以灌溉農田、增加國力為目標,實際是意圖耗損秦之人力及財力,使其無力東征。此事被察覺後,秦國宗室大臣諫言說:

「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

宗室大臣們當然別有居心,想藉此機會剷除宗室外的勢力,以掌握大權。客卿李斯亦在被逐之列,所以急需上書給秦王。一般的文辭哪能入秦王之眼,真正能被看見的文章,若非絕世,也要超拔,才能讓秦王讀後取消逐客之令的可能。

這篇文章之所以絕世和超拔,在於李斯的筆下,有個動人的秘密;而這個秘密,要從一隻老鼠的故事說起。

環境決定你是誰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李斯出生於楚國上蔡,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他聰穎過人、觀察仔細,將工作做得極好。有天,發現廁所裡吃穢物的老鼠,一旦人狗走近,就嚇得倉皇逃竄;但官署倉庫裡的老鼠,卻悠閒地吃著米糧,無視天敵。李斯由此得到啟示,說:「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他以為人就該像在倉庫裡吃庫糧的老鼠,才能盡情發揮,並享有財富,便投身荀子門下學習,學成之後,認為楚王昏弱,不足以成事;而六國皆弱,並非可建功開業之處,惟向西入秦,才能揚名立萬,於是向老師辭別,到秦國尋找機會。

「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這是李斯在臨行前向老師說的話,大意是:作為一個人,卑賤是最大的恥辱,窮困是莫大的悲哀。可看出李斯追求功名富貴,積極問仕的野心。當時秦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國家,未來發展很受看好。李斯想:留在秦國必定會圖謀一番大事業的,這正是揚名立業的好機會。

只是「希望」,同時也是通往地獄的蜘蛛絲,李斯奮力攀爬,卻不知後勢如何發展。

一相便奠基天下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李斯由楚入秦後,被相國呂不韋任為郎中,因而能面見秦王,提出併吞六國之策。秦王也很賞識這個人才,先後拜李斯為長史及客卿。統一天下後,還任李斯為丞相,採用了李斯的諸多建議。此時的李斯,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史記說李斯上〈諫逐客書〉以後,秦王「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二十餘年竟並天下」點出了李斯幫助秦王橫掃六國的貢獻,可見其才華橫溢。

但大展身手的背後,〈諫逐客書〉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這封上書力挽狂瀾,李斯便是逐客的萬眾之一,另外,恐怕秦帝國的歷史,也要大大地改寫。

說理,往往是滿溢的抒情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這篇文章之所以可以壓下贏政對「鄭國事件」的憤怒與恨,其實和李斯傑出的抒情文字有關,連魯迅先生也讚美李斯的文學性,《漢文學史綱要》讚嘆道:「秦代文學僅李斯一人而已」,而〈諫逐客書〉就是他爲著名的代表作,不論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深究的意義。

(一)委婉忠實的體諒

作為來奔的外國顧問和外來人才,〈諫逐客書〉一開始就抨擊了宗室大臣,李斯開篇的第一句說: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

第一句就使〈諫逐客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一方面說明驅逐客卿,實際上是秦國貴族們藉機排擠打擊異己力量的行動,一方面也撇清了決策者秦王的責任,將此錯誤決定的矛頭轉向那些宗室的「吏」。起句即單刀直入,揭示文旨的中心思想,即論證逐客之過,使秦王嬴政收回成命。又,雖為秦王下逐客令,卻把逐客之過歸於宗室大臣,可知李斯於此措詞委婉,也可見李斯對秦王的體諒。


(二)層層渲染的祖典

客何負於秦哉?」不是空口薄舌,而是有歷史論據的: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衆,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李斯爬梳秦國歷史,列舉客卿的貢獻:五子助穆公霸西戎、商鞅為孝公變法、張儀助惠王離散六國、范雎使昭王蠶食諸侯……有這些客卿扭轉秦國,使之轉向富強之路,證明了進用客卿的成績:以上秦國先祖輩們都因為任用客卿而成功,由此觀之,客卿有什麼對不起秦國的地方呢?先祖們如拒絕、不接納客卿,疏遠賢人而不重用的話,秦國就不會富足,也不會有強大的威名了。

這一段用了大量的排比列舉史實,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會嫌此段冗長,有翻歷史舊帳嫌疑,但通過精美的形式設計,層層渲染,營造了強大的氣勢,長句工整、短句鏗鏘、復以史證為正面論證、兼又反面推理,將客卿對秦國之強大裨益,闡述得極為精闢,讓讀者讀來是一種藝術性的享受,將歷史、時空收納於文字內。

而這層華麗文字的背後,是歷史血淚,客卿們並非都辜負秦國,而秦王難道要在此時,選擇拋棄現實中那麼多忠貞不二之客卿?


(三)人才價值重於珠玉

接著,又列舉眼前秦王嬴政珍愛各種異國寶物、美女及音樂之事實,說明若真要逐客,豈不驗證秦王嬴政是位「重物輕人」之昏君。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爲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他說秦王的吃穿用度,包含寵姬美妾都是「舶來品」,收藏了各國的翠玉、明珠,穿高級絲綢,戴名貴首飾,卻沒有一樣是秦國出產的。可是放眼後宮,從食、衣、住、行、娛樂的物品,都和他國珍貴的名勝有關。一定要是秦國土產,秦王能享受的東西微乎其微。可是,比享受更重要的雄心大業,秦王卻不問對錯,不論是非,只要不是秦國人一律驅逐出境,難道秦王把美色、音樂、珠玉看得那麼珍貴,卻看輕稱王的霸業和人民嗎?這並不是統御天下、制伏諸侯的做法呀!

該文設下許多譬喻,用來說明秦王嬴政對非秦國所產器物、美女、音樂之喜愛,卻對客卿持不同態度,申論逐客令不當。在瑰麗華美的詞藻下,李斯將文字精雕再細琢,讓字字珠玉,而顯得文字貴重。羅列一串當時秦王最顯赫顯擺的裝飾,一方面是讚頌偉業,一方面也同時提醒秦王,要稱霸天下,有比物質更重要的核心價值——外來人才的價值,實在勝於這些物質。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這段讀來既酣暢,又能抓住秦王的眼球。再次提醒秦王,不接納客卿,就難以稱霸,從「物」,再移轉至「人」,並轉入正題的鋪墊。

(四)不必「限秦」的忠告

接著李斯〈諫逐客書〉申論王者治國應當廣納眾民,逐客是對秦國有害、對敵人有利的: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則士勇。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李斯一串美麗的類比句式,輕鬆轉化了客卿不是客,而是力量的所在,這正是秦王最重視的地方。將土地、國家、軍力類比,說明土地廣大米糧自然富足;國家遼闊百姓自然眾多;軍力強大士兵自然會勇敢。接著,又將泰山、河海、和君王並列,說明泰山不排除塵土自能高大,河海不擇細流自能深廣,君王不排斥任何百姓,自能同大山大河一般,彰顯德行。因此,雄圖之人,不分土地、不分本國、外國才能天下無敵。若不如此: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國君不去召喚老百姓來親服,反讓人才外流去幫助敵國、驅逐賓客,讓他們為別的諸侯效力,使天下的人才都退避而不敢西進,這不正是把兵器借給敵人,把糧食送給盜賊嗎?這個椎心之問,一方面是批判秦王舉動的錯誤,但也展現了李斯非常想效忠的心。

所以接著: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李斯統合兩段,不必「限秦令」,就像不必丟棄外國來的寶物,也不必拋棄願意效忠秦國的人才。尤其,把客卿驅逐出境,幫助敵國,讓百姓受到傷害, 讓仇人得到利益,對內虛耗自己,對外結怨諸侯,真是完全沒有必要。

這麼一來,「逐」和「納」客的優劣,高下立判。由正面轉至反面論證,由五帝三王之無敵,轉到今日不當措施——「驅逐客卿」,運用古今對比,還有敵我對比,闡明古今君王之兩種不同作法,所造成之後果截然不同。以此說明逐客對敵國有利,對秦國的統一大業不利。筆鋒犀利,也觸及秦王嬴政最在意的雄霸之心。

李斯統合兩段,不必「限秦令」,就像不必丟棄外國來的寶物,也不必拋棄願意效忠秦國的人才。尤其,把客卿驅逐出境,幫助敵國,讓百姓受到傷害, 讓仇人得到利益,對內虛耗自己,對外結怨諸侯,真是完全沒有必要。

這麼一來,「逐」和「納」客的優劣,高下立判。由正面轉至反面論證,由五帝三王之無敵,轉到今日不當措施——「驅逐客卿」,運用古今對比,還有敵我對比,闡明古今君王之兩種不同作法,所造成之後果截然不同。以此說明逐客對敵國有利,對秦國的統一大業不利。筆鋒犀利,也觸及秦王嬴政最在意的雄霸之心。

但李斯何出此犀利之言?目的就是迫使秦王嬴政之內心起巨大之波瀾。但伴君如伴虎,難道這些剴切的陳詞,不會得罪秦王?而客卿李斯又有甚麼護身符?除了縝密的說理、華麗的言詞,最大的,大概是即便翻江攪海,也讓秦王幡然悔悟那顆——「真心」吧?

東門黃犬之謊:碎在自己的真心

〈諫逐客書〉其實說的翻來覆去都是同樣的話:我不想走,我要留下來。

但李斯高妙的地方,就在能包裝起那顆真心,成為漂亮的文章。包裹真心,有時不是把它藏的更深,而是通過一層層拆解,去享受同時領會語言深處的奧義。秦王嬴政讀到這顆真心時,一定覺得備加珍貴吧,才能在那麼快的時間裡,把李斯和一票外卿追回來。我們也不得不佩服,也只有嬴政有那樣高超的語言讀心術,和絕頂的識人之明。

可惜這顆真心,終於還是摔碎了,不是碎在秦王嬴政手上,而是摔給了自己。

李斯:〈諫逐客書〉——獻祭真心的抒情論說

李斯對自己最大的背叛,是同意和趙高聯手扶植胡亥,當李斯終於背叛嬴政的同時,那個不可一世的忠臣,也就低到塵埃裡了。而被趙高弄權,腰斬於刑場,牽連三族,死前和兒子說:真懷念以前東門遛狗的日子,絕非真心悔悟。

從腐鼠的故事開始,李斯就不會是那個自甘黯淡的人,憑藉對秦王真心,憑藉動人的〈諫逐客書〉打動秦王、也為知己者用的那刻,李斯就成就了偉大的帝國。然而,李斯背叛的不只是秦王、不只是為名利構陷,而是在那個與趙高聯手的錯誤抉擇的當下,他自己把真心徹底的踐踏了。

至此,才是李斯最慘絕的時光,不是因為背叛嬴政,而是確實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說了一個看似期望淡泊的謊。一個人最大的失敗,也許不只是腰斬,也不只是滅門,而是到頭反而欺騙自己,與此同時,那個閃閃發光的心,就摔成一片片,只剩歷史留下來的吉光。

黃承達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