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菊自序〉的張李德和與《紅樓夢》的李紈

張李德和與李紈兩位才女,一實一虛,卻都能安放自己,在社會意識形態對女性的框架外,找到生存的縫隙,展現生命樣態的美。因為知道框架的限制,又敢於伸出框架之外,所以能得到自己快樂的寄託。
張李德和與李紈兩位才女,一實一虛,卻都能安放自己,在社會意識形態對女性的框架外,找到生存的縫隙,展現生命樣態的美。因為知道框架的限制,又敢於伸出框架之外,所以能得到自己快樂的寄託。
東坡貶謫黃州時的孤獨處境,門庭寥落車馬稀;但政治生命的折翼,卻是文學生命鵬飛的起點,傳頌千古的詩文由此而生。〈記承天寺夜遊〉八十餘字的短文,道盡了中國古代文人的「興」與「閒」。
《夜航船.序》體現張岱的治學態度,不僅深具時代意義,對當前學風也存有積極的警示作用。
左光斗身處明代政治最黑暗的時期,為東廠廠獄陷害而死,但他能領受天命,對抗宿命,不但開出堅毅的花朵,還結出果實,讓精神延續,並且通過歷史,活在未來,左忠毅公逸事指出了如何讓人活出未來的方式,可以說方苞是左光斗的知音。
文天祥在〈正氣歌〉中,以十二幅「鬼神泣壯烈」的英雄圖像,為世人留下了「古道照顏色」的「典型在夙昔」,期勉我們哪怕世態萬變、翻覆成雨,都要如天上永恆照耀的明月一般,要做中流砥柱。
南宋末世,本是文弱書生的文天祥領兵抗元,成為「南宋三傑」之一。他除了以〈過零丁洋詩〉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期勉世人志節外,更以〈正氣歌〉中「古道照顏色」的聖賢典範,長留浩然正氣於人間!
宋應星以個人之力完成的《天工開物》,廣泛而詳盡地記錄了明代以前的農、工業技術,使得中國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擁有一部科技小百科。透過《天工開物》,我們得以一窺十七世紀前我國傑出的農、工、手工藝產業與技術,寶貴的古人智慧並因此獲得詳盡的保存。
宋應星以個人之力完成的《天工開物》,廣泛而詳盡地記錄了明代以前的農、工業技術,使得中國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擁有一部科技小百科。透過《天工開物》,我們得以一窺十七世紀前我國傑出的農、工、手工藝產業與技術,寶貴的古人智慧並因此獲得詳盡的保存。
宋應星以個人之力完成的《天工開物》,廣泛而詳盡地記錄了明代以前的農、工業技術,使得中國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擁有一部科技小百科。透過《天工開物》,我們得以一窺十七世紀前我國傑出的農、工、手工藝產業與技術,寶貴的古人智慧並因此獲得詳盡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