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舊佈新」多指過農曆新年前,將家裡或自己徹底的清整一遍,拋棄不好的一切,寄予新的希望,期以嶄新之姿迎接新的一年。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學說紛呈,諸子百家對於國家社會各有不同的關懷重心,韓非子不贊同儒、墨思想,寫作「郢書燕說」批判穿鑿附會的治學態度,譏刺世事也許會有偶然的成功,但那並不意謂可以作為人們必須遵循的法則。

「破鏡重圓」是指相愛的兩人因故分離,但最後終得團聚。歷史上記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但很少能像樂昌公主與徐德言一樣,在重大的世局變遷後,仍能靠著對愛情信守,並在楊素的成全下得以重逢,隱居相伴終老一生。

很早就不被人類歡迎的「狼」,有著緊密的社群結構、性格難以捉模。而「狽」為足智多謀似狼的一種動物,因前肢短小無法獨自行動、獵食,因而需與狼配合。所以人們藉狼與狽的結合,衍生「狼狽為奸」這句成語來形容惡人相互勾結、為非作歹。

「退避三舍」這個典故,蘊含了先人對於世事的應變智慧。我們有時會遇到與親人或朋友間的衝突,可能伴隨著各種不如預期或是不順心的狀況,我們是要據理力爭或是學會以「退避三舍」的方法委婉處理?藉由晉文公流亡楚國時所發生的故事,提醒我們在面臨問題,可以選擇謙讓有禮的方式迴避衝突或避免紛爭。

「胼手胝足」是形容長期極為辛勞地做事,手掌、腳底的皮膚都磨長出厚繭。如春秋霸主之一的晉文公,當他身為公子時,因故出走流轉亡命其他國家,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千辛萬苦、磨難挫折,最終在秦穆公的協助下,得以返回晉國為君的故事。

戰國時期,趙王為求長平之役速勝,指派只懂得「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將,替代名將廉頗領軍作戰。期間趙括中了秦將白起佯敗誘敵之計,被秦軍全面包圍,最後在糧盡突圍時遭伏兵射殺戰亡,趙國餘卒投降,白起考慮後,為秦國永除後患,決定坑殺趙降兵四十萬,趙國自此元氣大傷,不久後,即被秦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