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歌詩──家國社會篇.上

漢代樂府詩兼具「禮儀性」、「音樂性」、「民間性」之特性,對我國詩歌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主要可以概括為家國社會、愛情婚姻、人生啟示三大面向。本文首先聚焦於家國社會,就外交、軍事層面,彰顯漢代樂府詩的力與美。
漢代樂府詩兼具「禮儀性」、「音樂性」、「民間性」之特性,對我國詩歌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主要可以概括為家國社會、愛情婚姻、人生啟示三大面向。本文首先聚焦於家國社會,就外交、軍事層面,彰顯漢代樂府詩的力與美。
本文聚焦漢代以前的謠諺,通過譏刺讖語、農務勞動、食色體驗、人物風評、人生經驗五個面向,凸顯古代謠諺的豐沛生命力與多元文化風貌。
古代的「謠」與「諺」是饒富律動感的「徒歌」與「傳言」,往往體制短小且散布於浩瀚的傳統文獻中,所以容易遭到忽視。本文聚焦漢代以前的謠諺,先就天下治理、社會事件二方面一睹風采。
〈兵車行〉是杜甫社會寫實詩風的起點,作品透過自我形塑的過路者角色,細膩刻畫戰爭對百姓的衝擊。作品中大量的聲音摹寫,生動地記錄了留者與行者在君王野心、權臣營私的霸政統治下無限循環的悲歌。
因諫迎佛骨而遭貶潮州的韓愈.面對琳琅滿目的當地風物充滿著強烈的抗拒,透過〈答柳柳州食蝦蟆〉一詩,表明自己欲回棹朝廷的強烈心意。
該文聚焦〈離騷〉,以闡明屈原對於倒黑為白的世道抨擊、個人應當何去何從的探尋。並從詩學發展的角度,揭示〈離騷〉與《楚辭》,對於遊仙詩、山水詩、閨怨詩、七言詩與漢賦發展的影響。
《楚辭》是與《詩經》遙相輝映的經典詩章,尤以屈原的〈離騷〉為核心,詩中憤世情態和不遇之思躍然紙上。本文主要聚焦於屈原對個人德行和志節的表述、美人遲暮的悲嘆,以及申說正道等面向。
自許老饕的張岱,熱愛當地方物,金華火腿可謂是其眾多名物之最,透過詠方物詩,展露其獨到的品鑑眼光,在有見地的評論美食的同時,也間接的反映了其主張「清淡」的飲食趨向。
銀魚,是詩人謝肇淛心心念念的家鄉味,在離鄉任官與遠調各處,銀魚的不易取得,也反映了詩人與家的距離何其遙遠,幸賴朋友的相贈,而得以稍稍緩解思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