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歸是傷春:李商隱的〈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傳統「寒食節」所吃的冷食「潤餅」和糖粥,在今天仍然保留了若干古風。晚唐名詩人李商隱對於飴糖冷粥特別有一番深刻的感受。那是他在仕途蹭蹬、人情冷暖下所獲得的一碗贈粥。除別有滋味外,也點滴在心頭。
總歸是傷春:李商隱的〈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若說起春季裡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清明節」應該會是多數人第一直覺想到的答案,甚至會清楚的描述在清明節當天除了掃墓、祭祖外,還會有的「吃潤餅」等食俗。事實上,檢視中國傳統節日可知,在清明節之前尚有「寒食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而「吃潤餅」的食俗正源於「寒食節」而來,與「清明節」本無關聯。

寒食節又稱禁火節,其來由眾說紛陳,或言晉文公重耳因悔焚山之令燒死避世賢臣介之推,便規定每年這天一律冷食,不得生火。又或言「寒食」的目的乃在於季春要換新火,在古代禮俗中不同的季節當用不同的木材生火,於是在新火尚未備至之際,便禁止人們生火烹煮肉食,改吃冷餅過度,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吃潤餅」的原因。然由於寒食與清明的時間太近(多在清明節的前一、二天),且慎終追遠的意義更為中國傳統儒家思維所重,故而將寒食節連同吃潤餅的食俗併入清明節裡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傳統的寒食食俗裡,除了吃潤餅外,吃冷粥也相當普遍,如《荊楚歲時記》中便有記載:「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餳,即是飴糖,由玉米、大麥等糧食經發酵糖化而成,由於飴糖較易保存,且入粥後又能提升其味蕾層次,故以飴粥代肉食充飢也成了寒食節的專備食品。

總歸是傷春:李商隱的〈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一碗餳粥的意義,對於一般百姓而言,或許多建立在民生需求的生活層面,但對於心思敏銳且善感的詩人李商隱來說,卻有著道不盡的傷春之感,其〈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一首,便是在看似娓娓敘述寒食節的食俗、活動中,含蘊著對自身處境難以言盡的悲涼情懷。

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
今日寄來春已老,鳳樓迢遞憶秋千。

該詩作於會昌四年春暮,是李商隱回鄉為母守喪時所寫的作品。守喪是盡孝的責任本分,誠屬當然;但對於蟄伏政治仕途多年,好不容易才由祕書省校書郎擢升為祕書省正字,且受到宰相李德裕賞識的李商隱來說,母親的變故無疑是其政治仕途的一大衝擊,他勢必將錯失這次可望順勢一鳴驚人的機會。因此當他以守喪閑居之身,從正在大理寺任評事的友人手中接下這碗深富情誼的寒食粥時,詩人的心裡實在五味雜陳,故雖以「走筆」為題,實則句句「走心」

詩中首句,詩人便以「杏花」點出了暮春時節,而以「粥香餳白」的賞味,來回應友人在這麼一個特別的節日裡對他的關懷。

換言之,當人們正藉著寒食節把握春光,沉浸在賞花、吃糖粥的過節氣氛中,閑居守喪的李商隱彷彿被棄置在這歡樂的情境之外,而友人的這碗粥,既予他以情感上的慰藉,也連帶地觸動了他仕途失落的敏感心思。

總歸是傷春:李商隱的〈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因此,詩人第二句便以「省」字起筆,烘托出「因食而思」的情緒。表面上是想起了當時在宴會中曾見到的那隻流鶯鳥;事實上詩人是借鳥自喻,問當初那隻黃鶯鳥,現在飛去了哪裡呢?詩人以鳥的未知著落映照自身處境,帶出今昔對比之感:我曾經在宴席中看見的那隻黃鶯鳥,現在已經不知去向了。若我能再回去當時宴會所在的地方,是否還有機會再見呢?只是此時此刻的我還有機會回去嗎?

總歸是傷春:李商隱的〈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詩人在回望過去不果下,便以「春已老」點破本詩「傷春」的基調,一方面就單純的時間點來說,「春已老」即言「暮春」,既與首句的「杏花天」呼應,也回應其友人於寒食節寄贈餳粥一事;然另一方面,則以「春老」說明此時此刻「今日」的我青春不再,一切的環境、處境皆與那個「省對流鶯作綺筵」的我已經完全不同。
詩人在今昔對比中流露著自身的無奈;然更甚者,莫過於以清楚的意識和思維,見證自己無能為力的無可奈何。在當時必須守喪三年的法制下,詩人只能任由青春蹉跎,由著春天一點一滴地流逝。

在過去難及,未來難料下,李商隱以「憶」字概括了自身的流落之感。「鳳樓」是詩人作為士大夫、終其一生心之所向的場域,這是他曾經任職的地方,但現在也僅能遙想了。然若僅僅只是追憶高樓,尚不足以傾盡其流落傷春之悲,於是他將最後的視線聚焦在宮女鞦韆競樂的畫面上。透過宮女們嬉戲揮霍青春的表象歡樂,點染並對比現實處境中自我流落的悲哀。詩人層層對照,以友人寄粥凸顯處境的位差;而回鄉守喪,也與鄉里百姓的寒食情致有所出入;最後更映襯以宮女鞦韆之樂景,更顯出自己的孤絕。

會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隱結束守喪,重返秘書省。然次年三月,武宗去世,即位的宣宗不僅將武宗大部分的政策否定,也將曾經權傾一時的宰相李德裕逐出政治中心,另外扶持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上位。
但由於令狐綯對李商隱過去投靠李德裕頗有嫌隙,掌權後遂罷免了李商隱的官職。

此後,李商隱到處漂泊,來往於徐州、梓州一帶。而詩中所提到的那隻黃鶯鳥,李商隱還有機會再見到嗎?李商隱還有機會回到權力中心嗎?恐怕一如詩中所言:「鳳樓迢遞憶秋千(即鞦韆)」,只能停留在記憶中了。.......

總歸是傷春:李商隱的〈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

許逢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