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發展很重視「名/實」之辨,要求名實相符,譬如劉劭的《人物志》便是為了糾正政治人才名實不符的流弊,而論列天下百行殊類,以便於設官分職。其實不論選拔人才或從事各行各業,都要循名責實、綜核名實,要使名繫於實,才不會形成劣幣逐良幣、無法適才適任的社會問題。
一般人對於漢代突出天、人之間具有「類比聯繫」關係的「天人同構」義理模式,往往給予迷信的負面評價;但其實漢儒董仲舒所說的「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而起也,如馬鳴則馬應之,牛鳴則牛應之」,和今人所說的「吸引力法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中深蘊漢代哲學德治教化的理想。
家人卦是順著生命成長的常道,適時將家人間天賦自然的和樂過渡到秉心靈自覺去彼此無私相愛;家人四卦中屬於變格的睽卦則有一點重要的新意,就是可以有一個藉著衝突的機緣,刺激人心的覺醒,去進行生命間的反省溝通,以化解誤會,增進了解,恢復情誼。
貪、瞋、癡是人心的根本病毒,加上慢、疑則稱為五毒;而對治五毒的根本力量則是人心內在的根本自信。我們可以用人生走向真實化亦即自我實現的「愛、和、覺、謙、信」來對治,以實現真誠厚實的生命。
每個人都想為自己的存在找到目的,都想追尋自己生命的意義。但所謂「意義」或「目的」,其實都是人給的,而且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你要賦予你的生命什麼意義,全靠你自己,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
古人非常重視的「性善/性惡」討論,雖然已不是今日的主流議題與一般人關注的話題了;但卻是關乎教育方式,關係到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養成教育、人格形塑的品格教育方式。而了解古聖先賢,則是為了能夠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是要藉古鑑今、古為今用。
《孫子兵法》總結我國春秋以前的戰爭經驗,策略高明、好計連篇,充滿了兵學智慧。書中跨時代跨領域的思維方式和謀略,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顯得深刻犀利,毫不落伍,在很多層面都可以作為克敵制勝的指導思想,是一部非常讓人驚豔的傑出經典;既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經典中,少數受到世界各國喜愛和重視的一部。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工智慧ChatGPT風風火火。自從ChatGPT出現後,各界不斷預言各種工作會被取代;但哲學,正是最不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專業之一,譬如提出一種系統性的「新」理論建構。本文即藉兩千多年前的韓非子哲學加以闡述。
曹操曾經頒布詔令:「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須是像兵家及早期法家吳起那樣能夠阻止秦國東進、晉人攻打楚國的大將,才是真正能夠讓他心折的人才。所以什麼樣的思維才是管理學上最需要的思想?法家的管理哲學其實很值得我們深思與重視。
劉元卿撰作《賢奕編》的寓言故事時,特別意識到寓言的實用性功能,希望能藉此警醒人們,從而改善社會的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