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誤解了護法,常説某某人有護法護持,其實,護法護的是法,不是護人。
所護持之人若成就佛道則護法亦有功德,若此人背離正道而行邪道,護法不僅沒功德,還會被連累。

在目前AI方興未艾的時代,學習傳統文化的經典是否還有意義呢?實則儒釋道的經典,在AI時代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供「成德」的資源與指引,讓我們的內心有根有芽,這樣,我們的主體生命才能自我覺醒與自我化育。

在過去數千年的中國思想發展歷程中,思想建構與哲學理論不是以現代化學術的知識論樣貌呈現,不直接說理,也不重視語文知解系統;思想家多是將哲理鎔鑄於文學、語錄、經學、美學中,譬如《莊子》便是結合文學、美學與哲學的最佳代表。因此,文、史、哲合一的中國思想發展,有著深難的極高門檻,需要有心人深入探索。

魏晉名士處亂世,不得已而以一種放浪形骸、「風流飄蕩無所著」的生命情調,「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地展現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風貌。實則背後蘊藏著無限辛酸。

我們對儒家君子的想像,僅停留在安貧樂道嗎?儒家君子如何「素富貴,行乎富貴」?「富而好禮」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命境界?讓我們通過重溫《論語》中的一段精彩對話,來解答上述的問題。

「知覺」與「情感」的本質區分:吸毒的人不在乎「知覺」是真是假?他在乎的是「情感」的快不快樂、痛不痛苦?所以透過指證「知覺之虛幻性」,來證明眾生貪嗔癡之「情感的虛妄性」,對沉迷於幻境而無法自拔的人,是無意義的。因為他早知那只是幻覺幻境!所以不是消除地獄,就等於天堂,那是一種品格力量的德行。

杜子春所經歷的人性試煉或可類比於《舊約聖經》的〈約伯記〉,可以視為唐人傳奇版的道教煉丹成仙之「約伯記」。杜子春傳奇印證了「知覺」與「情感」的本質區分。知覺對象可以是道教煉丹之幻覺幻相幻境,但情感仍有可能是真的,正所謂「假戲真做」,戲是假的,情感卻是真的。明知人生如戲如夢如幻,但仍有入戲太深,不覺真情流露的一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已經認識到個體的有限性和宇宙的無限性,所以致力於打開一個可以窺看天地宇宙無限性的視窗。他以「心、氣合一」的精神超越,遊心於無窮,突破有限形體的限制和物質形象的束縛,讓人們放下對生命「現象」的執著,達到「萬物與我為一」的逍遙境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已經認識到個體的有限性和宇宙的無限性,所以致力於打開一個可以窺看天地宇宙無限性的視窗。他以「心、氣合一」的精神超越,遊心於無窮,突破有限形體的限制和物質形象的束縛,讓人們放下對生命「現象」的執著,達到「萬物與我為一」的逍遙境界。

王陽明曾經寫過一篇〈訓蒙大意〉,關懷道德教育必須向下紮根。他以結合玩樂的詩禮遊戲,讓活潑好動的孩童在遊戲中濡染於禮教,以「寓教於樂」的潛移默化方式陶養性情,是我國在十五世紀就已經體現出現代化教育精神的孤明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