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蠡測」是指透過中空的管子來觀看天空,用水瓢舀水來測量大海的容量。 比喻一個人的見識、學經狹窄和淺陋。成語出自《漢書.東方朔傳》。
蠡:音ㄌㄧˊ,用瓠瓜做成的水瓢。
有個叫東方朔的年輕人,為人幽默詼諧,性格耿直豪邁,對自己認定的事情,更是堅持直言、毫不避諱。對自己讀聖賢書有很高的期許,他認為應為國家重用、對國家有所貢獻。
當時漢武帝也非常欣賞他,於是東方朔上書武帝,陳訴自己對國家政事的建議,卻沒想到未受到武帝的重視。所以東方朔失落地寫了一篇〈答客難〉。
他先從「客難(ㄋㄢˋ,詰問,動詞)」的質疑角度出發,也就是先提出他人對自己的詰難,然後再說出心中的想法。 這是當時流行的一種體式。
〈答客難〉這篇文章中,「客」先質問東方朔,如果你真的博學又優秀,為什麼你不能像戰國時代蘇秦、張儀般獲得崇高的地位?這樣的設問,給了自己辯駁的機會。
所以東方朔藉由「答」客問,說出他對於當今之世「賢與不肖何以異哉」的不滿。
他說現在處在太平盛世,不像戰國分裂時代,戰國時代因各國競爭激烈、征伐不止,讀書人可以憑著本事施展才華抱負,為賞識自己的君主縱橫謀策、建立功業;現在則漢朝一統天下,諸侯臣服,然而朝廷對待人才的方式呢?──「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他暗諷當時任用由己,想要給予尊高的將相地位、或是卑下的囚虜待遇,是為虎、或為鼠?都是朝廷說了算。說到底,優秀的人才還需要有明君賞識啊!
換言之,東方朔是想藉由該文批判當世。 最後,他在文末總結了「客」之問,說「客難」其實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譏諷世俗之人又怎能認識他的淵博、深奧呢?
而後人便把這句話濃縮成為「管窺蠡測」的成語。
今天,「管窺蠡測」的成語多被用來表示一個人眼界短淺、學問疏漏、能力有限,卻想要位居要津、議論天下大事。
Ω 生活成語
1.各類門的知識都是博大精深的,我們不可以「管窺蠡測」地輕看各個學科。
2.國際局勢千變萬化,個人怎能「管窺蠡測」地分析紛繁的變化與發展?
3.宇宙奧秘有待人類持續研究與探討,「管窺蠡測」的心態與方法必須放下。
人類的渺小/從沒停止邁向未知的步伐/路的終點/是否是你我魂縈夢繫的想像?
bu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