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粱一夢」是用來比喻真實世界所經歷的一切,最終,也像轉瞬即逝的夢境不復存在。在生活中,我們常自以為擁有許多事物,但當面對人生終點時,我們是否同樣感慨一生如「黃粱一夢」?

「見仁見智」這句成語出自二、三千年前我國的《易經》,用來形容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事物時,經常會有不同的看法。由於易學的深奧難窺,歷代遂衍生出許多不同的主張和門派,或許千門萬戶、學無止盡正是「見仁見智」最佳寫照。

很早就不被人類歡迎的「狼」,有著緊密的社群結構、性格難以捉模。而「狽」為足智多謀似狼的一種動物,因前肢短小無法獨自行動、獵食,因而需與狼配合。所以人們藉狼與狽的結合,衍生「狼狽為奸」這句成語來形容惡人相互勾結、為非作歹。

「文過飾非」是指犯了過錯,卻採取虛假不實或欺瞞蒙蔽的方式來掩蓋過失、粉飾錯誤。

「退避三舍」這個典故,蘊含了先人對於世事的應變智慧。我們有時會遇到與親人或朋友間的衝突,可能伴隨著各種不如預期或是不順心的狀況,我們是要據理力爭或是學會以「退避三舍」的方法委婉處理?藉由晉文公流亡楚國時所發生的故事,提醒我們在面臨問題,可以選擇謙讓有禮的方式迴避衝突或避免紛爭。

「光風霽月」這句成語原來是形容雨過天青後景色清明的樣貌。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人品高潔、胸懷光明磊落。後來也用來形容天下政治清明、局勢太平。

「出爾反爾」這句成語是提煉於曾子所說的『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切出自於你自己的言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今日多用來比喻一個人說話、做事反覆無常,言行前後不一。

夜郎國在今日貴州省境內,因為當時受崇山峻嶺相阻,對外交通完全隔閡。導致當地人不知漢朝疆域遼闊而與之相比,所以後人以「夜郎自大」形容人的見識短淺、狂妄自大。

這句成語形容門庭前拜訪的人潮川流不息、非常熱鬧。在歷史上常用「門庭若市」來隱喻人在高位掌權時,眾人爭相奉承巴結;或是引申生意興榮的樣子。

自我主觀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卻往往鄉愿的不分是非、不自知的隨眾而行;或一知半解的說出連自己都沒把握的辦法或意見,就是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