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超越語言與概念限制的道家思想

真實的道德原理是沒有任何概念內容可說的;但是若不依據概念,則對於道德又無法有任何言說,所以「道」的開展畢竟還是要依據概念和語言文字來說明,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對於這樣又依賴指引、又怕被障蔽遮泯的兩難,道家又提出了「得意忘言」、「得魚忘筌」的指點方式。

(這篇有點難喔!)

中國哲學不是單純的演繹形式、或純粹經由文字知解的知識論能夠充分展現。中國哲學語言往往呈現出本質上難以被具體掌握、難以單憑表相敘述而得其真諦的特質。

真實的道德原理是沒有任何概念內容可說的;但是若不依據概念,則對於道德又無法有任何言說,
所以「道」的開展畢竟還是要依據概念和語言文字來說明,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當我們依據一個概念說明真理時,則對於「道」的本身,同時也是一種遮泯。
職此,凡所有涉及生命哲學的言說系統,都只是藉以指引某種修養工夫或境界而已。
換個角度說,如果我們被據以說明的概念束縛心靈時,那麼「道」的真精神就會被泯失掉。

對於這樣又依賴指引、又怕被障蔽遮泯的兩難,道家採用的語言方式,就是前面篇章所說的:道家式「遮此顯彼」的詭辭方式。藉由消解對於表相界的概念執著,以達到對於形上界真理的逼顯與體悟——老子稱為「正言若反」,莊子則稱為「弔詭」。

「道可道,非常道」──超越語言與概念限制的道家思想

藉由消解對表相界的概念執著,以達到對於形上界真理的逼顯與體悟
——老子稱為「正言若反」,莊子則稱為「弔詭

因此道家一方面藉由言說系統對「道」開展闡述,另方面則提出「得意忘言」、「得魚忘筌」的指點方式希望能夠超越語言概念的限制,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說。
道家語言對於形下表相界的直接敘述語,往往不是所欲呈顯的「理」之所在——其「理」在於形上界。因此《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是通過語言概念而能夠被規定或限制的道,就絕非真理。

又譬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之人正因為對於德的內容沒有任何概念設限,無心自得反而能夠有德;下德之人則時刻唯恐失之,拘泥執守的結果反而轉成有限。

「道可道,非常道」──超越語言與概念限制的道家思想


對「道」而言,所有用以說明的語言都是一種限制,所以在開展「道」之同時,也要同步破除所有概念對「道」所造成的遮泯——「破執」。
對於概念、語言及其所造成的虛妄價值,都要予以破除。

如果知道一切被概念所制約的價值都是虛妄的,就也能了解世人對於這些價值的盲目追求,都是無益的,都是疲精勞神反而害身的。所以道家強調無待、無為。

是故「無為」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無為而無不為」,並不是一般人經常從儒家思維出發,以消極怠惰、無所事事說「無為」的看法。
道家對於所發生的一切,乃以一種不強求「安時處順」的態度,包括「逆來」也以一種「順受」的態度去「順其自然」,所以道家強調「道法自然」。自然界的萬物孰非如此?
無為,萬物的本真反得以保全,故能展現一種「無不為」的自在自得。這也就是「有」的朗現了。
因此道家強調「虛靜心」,不同於儒家以仁心、德性去承擔。道家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仁」是一種無所偏私的一視同仁、不偏愛,是一種天地無心無為的「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不妄加干涉、不強為主宰。因此萬物都能夠自生自成並保全其本真。

「道可道,非常道」──超越語言與概念限制的道家思想

當我們能夠以虛靜心去放下、去讓開,心靈就得到自由了——逍遙就是心靈自在、精神大自由

張麗珠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