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整 約稿專區

竹喻

約稿專區

鄭板橋「詠竹」說: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摹繪出傳統文化中竹子備受讀書人喜愛的特點,也凸顯自己矯然不群的丰姿。讀書人往往以竹節象徵氣節,傳統繪畫中,「畫竹」也頗受歡迎,這些都是一種以竹為喻的用法。

我是誰?在時間縫隙中失去姓名的角落

約稿專區

歷史洪濤中,總有些故事。在時間的縫隙中、幽暗的角落裡,他們失落了姓名,孤獨地老去。但是那隱沒於搖搖欲墜鐵門後的寂寥身影,也許正是昔日的風雲英雄。

甜味來自,自討苦吃

約稿專區

或許生活中常有吃不下的苦,像是功課壓力、生病折磨、經濟困擾,這些生命的五味雜陳,在剛入口時,一定極苦,但當我們吞得下苦時,日後的生命便能釋放只有你自己能覺察的,回甘的甜味!

黃鶴樓與辛亥革命紀念館

約稿專區

三國時建築的黃鶴樓,天下絕景第一樓,原本是吳國對抗蜀軍,作為軍事的瞭望樓,由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歷代詩人多有歌詠。黃鶴樓公園旁邊還有個辛亥革命紀念館,同樣紀念了斑斑史跡。

烏衣巷

約稿專區

唐代劉禹錫的一首七言絕句〈烏衣巷〉,詩中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國人幾皆琅琅上口。東晉時的烏衣巷有如名人巷,風光一時,王謝這二大家族都棲身烏衣巷內,此巷成為高門士族的聚居地。但是時代更迭、物換星移,富貴終如草上霜,及至唐代,詩人已經不免心生感慨,更不用說今日早已難尋往日痕跡了。

話端午

約稿專區

端午活動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成為我國鮮明的文化印記一環,彷彿五色綵絲般絢爛而意義非凡。

細雨潤物,海棠花開

約稿專區

雨,隨著東風吹拂時,夜間悄悄下著,潤澤萬物細而無聲。春雨降,大地回春陽氣上升,萬物欣欣向榮,海棠花也開了。歷史上許多墨客騷人都雅好海棠花,杜甫、蘇軾、陸游、李清照、元好問……,都紛紛吟詠。

這些文字挺有趣

約稿專區

漢字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僅存且仍在使用的「象形表義」文字,並蘊含了豐富深刻的中華文化。
漢字造字初始是描述一個畫面、一個形狀、一個情景……,所以在解讀其意思時,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是相反的論述,再由其中不同的判讀引申出不同的意義,這是漢字深奧但又那麼奇妙、有趣的地方。

品竹

約稿專區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為四君子之一,歷代人詠竹、賞竹、畫竹、栽竹或食,中國園林造景,必少不了一方竹葉娑婆的質樸景緻。白居易也有「履道幽居竹繞池,林泉風月是家資」字句,庭院布局竹林小徑、白牆黑瓦綠竹軒窗、修竹夾道、曲徑通幽、長青凌霜,竹真的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