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潤物,海棠花開

雨,隨著東風吹拂時,夜間悄悄下著,潤澤萬物細而無聲。春雨降,大地回春陽氣上升,萬物欣欣向榮,海棠花也開了。歷史上許多墨客騷人都雅好海棠花,杜甫、蘇軾、陸游、李清照、元好問……,都紛紛吟詠。

●李淑評 

細雨潤物,海棠花開

節氣一到,水獺開始補魚了,將補獲的魚置於岸邊,如同獻祭一般。二小候雁隨長風遠,春天候鳥大雁也要飛往北方去。 明代王恭有詩〈春雁〉: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三小候到,春雨降,潤物細無聲,大地回春陽氣上升,萬物欣欣向榮。

唐杜甫〈春夜喜雨〉,是他在安史之亂投奔友人,顛沛流離之後,來到了成都浣花溪畔,築草廬以居安家,在天府之國寫下的春日詩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雨彷佛會找適當時候落下,隨著東風吹拂時,夜間悄悄下著,潤澤萬物細而無聲,田野小徑天際是一片烏雲,但江上船隻的燈火卻是明亮的,晨曉見濕土上落滿了紅色花瓣,錦官城(成都別名)中也是一片花開重重春日光景。

細雨潤物,海棠花開

〈雁丘詞〉的詩人元好問,晚年有詠海棠詩〈同兒輩赋未開海棠〉,詩中形容含苞待放小花蕾的清新含蓄,以珍惜芳心莫輕吐,教導小輩做人應自持自重,如海棠花蕾不與世間爭俗艶,正如《菜根譚》中所言:花看半開,酒飲微醺,此中大有佳趣。

細雨潤物,海棠花開

南宋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集花譜類大成的著作,是古代第一部植物辭典。《全芳備祖》宋刻本在中國已失傳,聽說日本宮內廳藏有宋刻殘本一部,到了明萬曆年間,進士王象晉率家僕經營園圃栽種,收集古籍費時十餘年,以《全芳備祖》為藍本基礎,又撰《二如亭羣芳譜》,簡稱《羣芳譜》。《羣芳譜》中記載:海棠有四品,皆為木本,都是薔薇科木本,灌木或喬木,說的就是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木瓜屬),垂絲海棠,西府海棠(蘋果屬),並非我們常見的低矮草本四季海棠。 有花中神仙之稱的海棠花,一直是歷代文人最愛觀賞吟詠的花朵,海棠品種很多美麗十分,除了極少數有淡香外,其它大多無香。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花美,無怪大詩人蘇軾喜歡,千年前他被貶至湖北黃州,還有心情寫下吟詠海棠的詩作,想詩人也是惜花人,夜深寧可不睡也想秉燭照看花顏,唯恐花有閃失,真是一番春心盡付海棠。

稍晚的南宋詩人陸游也有〈菩薩蠻.小院蠶眠春欲老〉,藉由海棠花開如昔日,春日將流逝比如蠶結繭而眠,燕子歸來築新窩,在百花間穿梭飛舞,憶起過去異地美好光景,當時時光匆忙未能一槳歸故里,如今寫罷惜春詩,卻喟嘆青春已逝鏡里添白髪。

細雨潤物,海棠花開

小說家張愛玲也把「海棠無香」,列為人生三恨之一,人世本無定性,說變就變難免不全,世事成灰人生何止三恨,百般恨意未能消啊!

晚唐詩人韓偓有〈懶起〉詩:

百舌喚朝眠,春心動幾般。 枕痕霞黯澹,淚粉玉闌珊。
籠繡香煙歇,屏山燭焰殘。 暖嫌羅襪窄,瘦覺錦衣寬。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 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

韓偓處於晚唐藩鎮割據互相交戰的時代,不肯依附叛亂篡位的朱全忠,棄官避身終老。這首懶起道出春睏乏力的氣息,深閨中人被鳥群的叫喚聲吵醒,晨間一片春光氣息心動,臉上還帶昨夜枕上痕跡,和淚珠索然氣息,室內的籠香燃盡,屏風後燈燭滅,溫暖室內感覺襪緊衣鬆,半夜下了一場雨早上寒涼,不想起來仍舊側臥著,看簾外美麗的海棠花是否還依然在。
而晚他兩百年後的宋代第一才女李清照,化前人詞意為一首如夢令,詩不就活脫是韓偓的翻版延伸!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