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竹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為四君子之一,歷代人詠竹、賞竹、畫竹、栽竹或食,中國園林造景,必少不了一方竹葉娑婆的質樸景緻。白居易也有「履道幽居竹繞池,林泉風月是家資」字句,庭院布局竹林小徑、白牆黑瓦綠竹軒窗、修竹夾道、曲徑通幽、長青凌霜,竹真的當之無愧。

● 李淑評

北宋神宗熙寧年間,蘇東坡因不堪新黨的迫害,自求外職任杭州通判,官雖無權,但與太守陳襄頗相知氣氛和諧,他的著名詩──〈飲湖上初晴後雨〉,那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把西湖描述的異常柔美,傳頌千古。
任通判時,蘇軾有一次到潛縣(杭州臨安境內)去視察政情,南有寂照寺,寺中有一綠筠軒,種有靑竹環境幽雅,詩人與寺僧慧覺一起遊賞,寫下這後人常拿來引用的詞句,這首〈於潛僧綠筠軒〉:

品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竹為四君子之一,禾本植物,歷代人詠竹、賞竹、畫竹、栽竹或食,中國園林造景,必少不了一方竹葉娑婆的質樸景緻,白居易有「履道幽居竹繞池,林泉風月是家資」的字句,庭院布局竹林小徑幽曲,白牆黑瓦綠竹軒窗,修竹夾道成䕃,曲徑通幽處,長青又凌霜傲雨,竹真的當之無愧。
竹細葉可沏茶釀酒,竹葉茶餘韻清香解毒,葉長成亦是五月端午裹粽不可或缺之物,竹身堅靱可雕,製臂擱筆身,家俱編籃竹席,農具器皿,也可供造紙之用,是天然再生資源,小時候住家的圍籬,也是竹編的,想來溫馨十足,妙用無窮。

竹,節中空高而彎,取君子虛心謙和意,節乃氣節,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言:「清氣若蘭,虛懷若竹。」竹子生長快速,因空心故,長得越高腰就越彎,風來適時彎身,方千折而不斷,隨風而動姿態秀逸挺拔,有高清開濶的胸襟,你看稻穗飽滿頭也越低,一如君子待人處事之人情義理拿捏,越是春風得意,心中謙遜亦增,世間萬物道一而已。

東坡生平愛竹,亦喜畫竹,一次興起,但桌案上並無墨卻有硃砂,於是他順手拿硃砂畫起了竹,有人問,哪裡有紅色的竹,他妙答反問,衆人皆以墨畫竹,世間哪有黑漆漆的竹?想來蘇大學士生性瀟灑不覊,不是那一成不變,只會畫地自限墨守成規之人,這樣立意新穎有創新的想法一出,從此以後,文人便紛紛效仿之,此後便流行以紅色硃砂來畫竹,又獨創一格成為畫朱竹的開山第一人。
他與杭州結緣頗深,非常喜歡這裡,後來仕途屢遭變遷遊走各地,廿年後哲宗元佑年間,又被派任為杭州知府,聽取錢塘縣尉建議上書朝廷,取西湖淤泥和葑草,築成連接西湖南北兩岸的長堤,即今日著名的蘇堤,宋室南遷後成為了杭州重要通行道路,至今千年,仍留下勤政愛民的稱道。

蘇軾的老師歐陽修,也有一首與春竹相關的棋詩,他是北宋文學倡導領袖,博學多聞,是中國歷來廣泛收集拓片文物的第一人,也是金石學的開山始祖。他慧眼識英雄,提攜後進不遺餘力,蘇東坡出自門下,師生二人惺惺相惜,東坡的二兒子蘇迨還娶了歐陽修的孫女為妻。

品竹

曾書旂

眼看著竹子一天天滋長,窗外的景色是一片優雅意興,鳥兒的叫鳴更顯得四周的靜謐,與外面的世界距離更遠了,春光靄靄籠罩灑入,但山色仍有些寒冷映射,我們專注於這著棋局,彷彿收納了天地間,所有自然音聲的賦予。

仁宗景佑年間,近卅歲的歐陽修,聲援與宰相呂夷簡意見衝突的范仲淹,為其抱不平,范被貶,歐陽修也被指為朋黨,貶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丁寶臣字元珍,那時是峽州軍事判官,他們二人是同榜進士,本是舊識,又在峽州相遇,常在一起尋幽訪聖及對奕,歐陽修那時所做的詩,很多都是與丁寶臣有關。表臣二字,應該是讚賞丁元珍乃外放幹練的臣子。

詩中意境是如此超脫淡然,萬籟俱寂皆是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