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郢書燕說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學說紛呈,諸子百家對於國家社會各有不同的關懷重心,韓非子不贊同儒、墨思想,寫作「郢書燕說」批判穿鑿附會的治學態度,譏刺世事也許會有偶然的成功,但那並不意謂可以作為人們必須遵循的法則。

  • bubububu
  • 2024 年 7 月 13 日
  • 常用成語
郢書燕說




「郢(ㄧㄥˇ)書燕說」這句成語,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是藉楚人一封筆誤的信,使得讀信的燕相曲解了信中原意,並經燕相主觀臆測後,建議燕王廣納賢才,讓燕國得到很好的治理。後人即利用這句成語,指未明事情真相,卻以穿鑿附會、曲解原意的方式得到成功,結果雖好、但不足以為圭臬。

by Trinity Church

「郢」是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在今日湖北的江陵縣。
有一晚,郢人寫信給燕國宰相,因他非常專注地寫信,但覺得燭光昏暗不明,即吩咐僕人:「舉燭!」交代僕人舉高燭台,讓燭光把字跡照得更清楚些,無意間,他竟誤將「舉燭」兩字也寫進信裡寄出。

燕相收到信後,對信中「舉燭」二字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心想,舉燭就是要光明,是提示我治理國家要光明正大,為國家廣納賢才?於是燕相向燕王提出招賢建議,燕王也欣然同意,最後燕國在眾多賢士的輔佐下,國家大治,蒸蒸日上。

寫這寓言故事的韓非子,和儒家、墨家有著不同思想理路,是先秦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當時,百家爭鳴、學說紛呈,雖然諸子百家對於國家、社會、個人各有著不同的關懷及目的,也因如此,才為中華文化奠定了多元且深厚的根基。

郢書燕說

韓非子認為「時異則事異」,面對不同時代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不認同美好只屬於光榮過去,反對儒、墨「法先王」的思想模式,譬如儒家讚美「堯舜禪讓」或「三代之治」,墨家效法大禹精神。相反的,韓非子「郢書燕說」的寓言,是用來批判、譏刺當時學者多有穿鑿附會的治學態度,不贊成將偶然的成功作為致勝的方法。世事也許會有偶然成功的機會,一如韓非子另一則寓言——「守株待兔」一樣,但那不意謂著就是人們必須遵循的法則。他主張治國之道應該強調「法治」思想,並結合重法、任勢、用術;而不是凸顯「人治」思想與「德治」理想。

所以燕國大治,不必然是因為信中誤寫「舉燭」二字鑄成,尋根究底,燕國上下共同求好的心,才是成功的根本源頭。

  • 未經證實的言說,往往會讓我們「郢書燕說」,犯了穿鑿附會的毛病。
  • 對於道聽塗說的事情,我們不應該「郢書燕說」。
  • 「郢書燕說」告訴我們,曲解原意卻獲得成功,並不代表自己已經掌握了正確方法。

BUBU

上一篇
下一篇

網站累計

  • 867,510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5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