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分類 抒情、記事

東坡的月色推播術——閒來夜遊發廢文

東坡的月色推播術——閒來夜遊發廢文

東坡〈記承天寺夜遊〉——那一晚,他把入戶月色的「打擾」當成邀請,又深諳夜遊不能獨樂,於是到承天寺找境遇相似、心境同頻的張懷民,而張懷民也正好醒著,兩人遂共夜遊。其特別處在哪兒?就在東坡著一「閒」字所道盡的:仕途失意被迫賦閒,反能體會閒情的自由,心如明鏡,不必隨人轉軸。

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死不是愛的盡頭

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死不是愛的盡頭

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不僅是一封遺書,更是一份愛與志的結合。面對廣州起義的九死一生,他將對妻子的深情,轉化為對國家與同胞的責任。信中細緻描繪並肩而行的記憶,將愛情化為延續生命的力量;同時,他也安排妻兒未來,展現愛的務實。這封信讓人看到,真愛能超越生死,延伸為一種生活方式與歷史責任。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以痛為常,以樂為光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以痛為常,以樂為光

〈春夜宴桃李園序〉是李白三十歲的作品,全文不及百字,卻寫盡了他對痛苦和歡樂的感觸。文章先寫春夜宴飲,花影、月色與笑語;然而在歡樂背後,他提醒,人生如逆旅、浮生若一夢,快樂要珍惜。所以執燭夜遊不是放縱,是勇敢展現三十歲的清醒與勇氣,因為以痛為常,才能以樂為光,最後化作永恆。

袁枚《子不語》中的金光黨――偷靴

袁枚《子不語》中的金光黨――偷靴

〈偷靴〉這則故事出自袁枚的筆記志怪《子不語》,敘述一個穿新靴的人被兩個歹徒盯上,以唱雙簧的方式,一人將他的帽子拋擲到屋瓦上,一人佯裝成善心人士出手相助,取得信任後,用計讓他深陷窘境,再趁其不備偷走他的新靴。

端午祭屈原:一個關於「乾淨」與痛苦的選擇

端午祭屈原:一個關於「乾淨」與痛苦的選擇

楚君如此昏昧,屈原為何不願離開?他真的沒有想過離開嗎?他自己都反覆辯證。那是他的家鄉啊!故鄉被強敵一次次欺騙侵略,他要怎麼與世浮沉?為楚國悲歌涕泣的他,最終只能選擇閉上眼,不再看他深愛的土地,不忍看楚國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