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字面上的意思是:出自同一山丘的貉,比喻沒差別,同樣低劣。用來表述勾結作惡,含貶義。貉:音ㄏㄜˊ,一種似狐狸的野獸,鋭頭尖鼻,晝伏夜出,皮毛是珍貴的裘料。典故與漢宣帝時的中郎將楊惲有關。
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字面上的意思是:出自同一山丘的貉,比喻沒差別,同樣低劣。用來表述勾結作惡,含貶義。
丘又作邱,土山。

貉音ㄏㄜˊ,一種似狐狸的野獸,鋭頭尖鼻,晝伏夜出,皮毛是珍貴的裘料。


漢宣帝時的中郎將楊惲,因告發霍光謀反有功,封為平通侯。他是漢高帝的丞相楊敞之子,司馬遷的外孫。早慧,博學多才,且為官清廉,深受宣帝器重,年紀輕輕就地位顯赫,本可扶搖直上,前途無量。可惜少年得意,不免傲視同儕,目中無人,常不經意得罪人。其中,與宣帝最寵信的太僕戴常樂結怨最深。

一丘之貉

有一次,戴長樂被人告狀,他直覺是楊惲指使的。
於是他也上書反告楊惲誹謗當今皇上。其中有一條的罪狀是這樣說的:一群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談起他們的單于(ㄔㄢˊ ㄩˊ,漢時稱匈奴的君主。)被殺的事,楊惲聽到後就大肆議論。
楊惲說:「單于是個愚蠢無道的君主,漠視賢臣設計的治國良策,最終送上自己的生命是必然的。跟秦二世一樣,寵信佞臣,迫害忠良,才會走上亡國之途。如果秦二世能採納忠言,也許至今還是秦的天下呢!總而言之,從古到今的帝王,都是一丘之貉。」

楊惲逞一時口舌之快,借古諷今,落得削職為民。如今僅留下「一丘之貉」這個成語。造化弄人,難得十全其美,上天以非凡的才華賦與人,往往隨贈之以傲氣,天才的悲哀在於持才傲物、處事不由途徑,因而招致物妒、人妒,甚至天妒,楊惲的下場,值得深思。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活用「一丘之貉」呢?

一丘之貉

一、梁山泊上一百零八條好漢說要替天行道,但在朝廷看來,卻是一丘之貉。
二、年輕人血性參加幫派,往往淪為一丘之貉。
三、古今中外諸多官商勾結現象,都是一丘之貉。

何淑貞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