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自以為是

自我主觀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卻往往鄉愿的不分是非、不自知的隨眾而行;或一知半解的說出連自己都沒把握的辦法或意見,就是自以為是。

  • bubububu
  • 2023 年 4 月 25 日
  • 常用成語

「自以為是」根據教育部成語典,即自認為是對的,指自我主觀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對於一般只靠聽就能得懂的事物,我們較容易相信,對於聽不懂的事物,則會產生猜忌與抗拒的心理。所以人類也多喜歡將自己懂得的事物告訴別人,並指出他人的錯誤,實際上,我們是否真正瞭解與掌握了事物的精髓?或許有待商榷……。但是所謂半桶水的狀態往往就會出現,以致我們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經常脫口說出各種連自己都不是很清楚的辦法或意見,雖是善意的想法,卻在不知不覺間也陷入了人云亦云,自以為是的窠臼。

自以為是

自以為是

在《孟子.盡心下》提到孔子所說的「鄉愿(ㄩㄢˋ),德之賊也」。
萬章問孟子,為什麼對於大家一致公認的好人,卻被聖人孔子認定是破壞道德的行為呢?
孟子說:
這類的人外表忠厚老實,行為合於世俗眾法,挑不出什麼毛病,但實際上不會分別善惡、是非,看起來忠信、行為廉潔,大家也都很喜歡他,所以他更是「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而孔子所說的鄉愿之人似德非德、容易亂德,不是真正的為善之人!所以,看似好人,但實際卻是傷害德性的啊!

至於「自以為是」經後人不斷的引用,演變為今日的成語。

有一則關於螃蟹的寓言故事:
一隻碩大的螃蟹,在水底驕傲地橫行。漁夫看到後,就用一支竹竿在牠的背上輕輕地敲了一下,牠暴怒的喊說:「誰這麼大膽!竟敢冒犯我?」於是牠舉起強大的前螯,用力的鉗住竹竿不放,一直到漁夫把牠提出水面,牠還在不斷怒氣沖沖的大罵……,最後螃蟹死在自己「自以為是」狂傲的行徑上。

自古以來,前人不斷地提醒我們不要「自以為是」,但是我們仍然習以為常地認為,因為「為你好」、「愛你」,所以就應該或可以「自以為是」地去指責對方,不用思考、檢視我們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確,那怕發生爭吵或更嚴重的後果,卻還永遠地認定是對方的錯。

自以為是

我國傳統的尊卑觀念,有時缺乏了對人的尊重溝通與指引探討,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很容易造成施教者與被教者間的對立,或許就是因為沒有了「同理心」,兩者間彼此「易地而處」的感受不見了,導致變成「道理再好也難接受」的結果。為什麼我們多在歷經歲月洗鍊及挫折磨難後,才會懂得有些人當時對自己的用心良苦,但這個時候,已經往事難追、逝者已矣。

請讓我們學著放下「自以為是」的自尊,多用愛與包容來感化彼此!

  • 自尊心愈強,往往愈容易自以為是地固執己見!
  • 為了追求真善美,我們應該虛懷若谷、不能自以為是。
  • 愛是尊重、溝通與理解,千萬不能自以為是地一意孤行。

bubu

上一篇
下一篇

網站累計

  • 870,072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5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