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慎終追遠

在華人世界,民間常沿襲著種種祭祀祖先、神明的眾多儀式,這雖是慎終追遠的具體表現,但是這些活動最重要的精神,應是在虔誠敬肅情懷上感念先人的一切,而非在供品科儀多寡或祈求先人、神祉的庇佑上……

  • bubububu
  • 2023 年 4 月 4 日
  • 常用成語

這句成語是說要慎重地辦理亡者臨終的事,虔誠地追思遠代的祖先。後來也通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論語.學而》曾子說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抱持這種慎重虔敬的態度,社會民風自然就會歸於純樸。

我是誰?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慎終追遠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思想、哲學家柏拉圖提出了這個深邃的哲學問題,這大哉問可以呼應到「慎終追遠」,讓我們思考人類存續在這自然界中、循環往復與追本溯源的問題。
古今中外不同的文化與宗教,對於生命真諦與延續的意義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對於部分的人來說,一如天有陰晴圓缺、饑食渴飲一樣的理所當然、理應如此,至於為什麼?前因後果是什麼?對未來會有什麼影響?管他的,現在下雨就打傘、出門就坐車、電話能打通……就好。

生命本質的問題除了生存、繁衍、傳承等議題外,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在談到「死亡」時曾說:「逃避死亡的話題,只會使自己更遠離生命本質的真相。」既然活著,我們就應明白生命的本質,才能讓我們好好地過好每一天,所以我們更要以謙遜、認真的態度來面對這一嚴肅課題,而「慎終追遠」就成了我們入門的第一步了。

追本溯源

在華人世界中,民間常沿襲著種種祭祀祖先、神明的眾多儀式,這雖然也是慎終追遠的具體表現,但是這些活動最重要的精神,應是在虔誠敬肅情懷上感念先人的一切,而非在供品科儀多寡或祈求先人、神祉的庇佑。所以《論語.八佾》說:「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這就是關鍵!要祭祖就如同祖先在眼前一樣,祭神也如同神佛在面前,這種不忘本、兼融並蓄的文化傳承,使得世界文明古國中,中華文化仍然碩果存在。

慎終追遠

如果我們不能懂得這個道理,人類所有的行止都將失去意義;例如,吃飯,就僅為了填飽肚子?而非延續生命意義。讀書,就為了考試、分數?而非知書達禮、造福人群……
東、西方思想文明進程儘管不同;但不論祭拜祖先、或是西方儀式的追思會、上教堂祈禱,都是藉由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表達個人深沉的感念與虔敬之意。「自己」在當下才是真實的一切,所以有了「繼往開來」的延續性的思考,人們才能從陷溺於眼前事物的計較與競逐之中離開。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記取並尊重過往的歷史,除了可以讓我們避免重蹈覆轍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才能溫故知新、革故鼎新、開展未來。願我們始終能保持著這顆「慎終追遠」可貴的心,又如早期台灣先民常唸說的:「吃水果、拜樹頭,吃米飯、拜田頭」,那感恩、飲水思源、不忘本的初心,會永遠一樣真實的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 慎終追遠為我國固有的傳統精神。
  • 清明節祭祖掃墓習俗,是慎終追遠的展現。
  • 做好慎終追遠,猶如保持身心健康一樣的重要。

bubu

上一篇
下一篇

網站累計

  • 869,788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5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