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

我們經常使用「班門弄斧」,表示不自量力地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也用於自謙的意思。「班」是指「巧聖」魯班,他是我國最著名的工藝發明、設計、製作的祖師。「班門弄斧」或許是一種天真無知的傻勁,也或許是一種人情世故的客套……

我們經常使用「班門弄斧」,表示不自量力地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也用於自謙的意思。「班」是指「巧聖」魯班,他是我國最著名的工藝發明、設計、製作的祖師。「班門弄斧」或許是一種天真無知的傻勁,也或許是一種人情世故的客套……

「千金市骨」是藉古人花費五百金購買已死千里馬骨骸的故事,來彰顯求才若渴、重金禮遇賢士的意思。典故出自《戰國策.燕策》燕昭王與宰相郭隗的對話。郭隗勸昭王效法前人千金市骨的做法、善待臣下,終於打動天下賢士,競相奔赴燕國。

「利慾薰心」是形容或抨擊那些為了個人私慾,不擇手段、不循正道,昧著良心做事的人。

著名的肥水之戰,東晉將領謝玄率八千精兵,衝破前秦的堅實戰線,動搖了前秦百萬大軍士氣。當夜風聲驚起野鶴,潰敗的秦軍以為是敵軍,驚惶奔逃,「風聲鶴唳」成為代表恐懼的典故。這場失敗顯示:潰不在敵,而在人心。即使在今日,謠言與恐慌仍足以撼動群體,混亂之際,唯有沉著,才能守住冷靜與智慧。

鶼鰈為堅定愛情的象徵;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風雨,能在愛侶專注的柔情中消融。但在繽紛的世界裡,卻處處隱藏了對於決心的試煉,能夠做到「鶼鰈情深」一輩子,已快成現實生活中的限量版。

「目不交睫」是漢文帝劉恆仍為代王時,三年守護病母。他同時肩負王權與孝道之責,示範「不敢稍懈」的守候。成語原指「雙眼不闔、徹夜難眠」,其後被引申為「警醒護守」的象徵;今日則可作為現代人在責任、信念與愛中的堅守。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流傳已久的先人智慧結晶,它提醒我們凡事不可只看表象,不能只聽片面之詞,最好的方法就是靠時間來應證、檢驗對方。

楚莊王籌畫出兵越國,杜子諫言: 國內剛經戰敗,盜賊仍未平息,遠征恐怕會讓局勢更亂;就像睫毛貼近眼睛,自己卻難看清,若連身邊的危機都忽略,又怎能真正掌握遠方戰局?君王高張的雄心在這個譬喻下被拉回現實——真正的智慧始於面對自身短處,然後才能洞察整體情勢。

人類在不斷求新求變中突破進步,也在各種錯誤中學習成長;但人類歷史上有很多血淋淋的經驗與教訓,我們要能借鑒前人、深刻記取,切勿盲目做出覆水難收的事啊!

「黔驢技窮」譏刺那些仗著表象唬人、實則內裡空洞的人,一旦被識破,將會被反噬。這個成語留給今人的鏡照是,有時我們是那頭驢,曾被敬畏、後被識破;有時我們是虎,默默等待出手時機;也有可能是看熱鬧卻不管結局的好事者。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