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曾經頒布詔令:「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須是像兵家及早期法家吳起那樣能夠阻止秦國東進、晉人攻打楚國的大將,才是真正能夠讓他心折的人才。所以什麼樣的思維才是管理學上最需要的思想?法家的管理哲學其實很值得我們深思與重視。

劉元卿撰作《賢奕編》的寓言故事時,特別意識到寓言的實用性功能,希望能藉此警醒人們,從而改善社會的不良風氣。

文中是劉元卿一些關於心性與形體的寓言故事。用以闡明人往往會「受惑於形」而表現出蠢昧行為,有時則是「心性有意不作為」而造成了墮落。是「寓莊於諧」的言在此、而意在彼。

宋應星以個人之力完成的《天工開物》,廣泛而詳盡地記錄了明代以前的農、工業技術,使得中國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擁有一部科技小百科。透過《天工開物》,我們得以一窺十七世紀前我國傑出的農、工、手工藝產業與技術,寶貴的古人智慧並因此獲得詳盡的保存。

宋應星以個人之力完成的《天工開物》,廣泛而詳盡地記錄了明代以前的農、工業技術,使得中國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擁有一部科技小百科。透過《天工開物》,我們得以一窺十七世紀前我國傑出的農、工、手工藝產業與技術,寶貴的古人智慧並因此獲得詳盡的保存。

宋應星以個人之力完成的《天工開物》,廣泛而詳盡地記錄了明代以前的農、工業技術,使得中國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擁有一部科技小百科。透過《天工開物》,我們得以一窺十七世紀前我國傑出的農、工、手工藝產業與技術,寶貴的古人智慧並因此獲得詳盡的保存。

《孫子兵法》策略高明、好計連篇,以〈勢〉篇所論戰鬥之道及策略為例,孫子強調和敵人作戰要能立於不敗,就要會運用「奇正」的戰術;在交戰時也要懂得「避實就虛」、「以實擊虛。」才能創造出有利的「勢」,如把圓石從千仞高山上滾下去,其勢洶洶而銳不可擋!

《孫子兵法》總結春秋以前的戰爭經驗,充滿了兵學智慧。書中跨時代跨領域的思維方式和謀略,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顯得深刻犀利,毫不落伍,在很多層面都可以作為克敵制勝的指導思想,是一部非常讓人驚豔的傑出經典;既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經典中,少數受到世界各國喜愛和重視的一部。

早在兩千多年前,名家就已經涉及對認識論的邏輯討論,並且從具體事物中提煉出抽象概念。名家一些看似弔詭的辯論,其實是為了闡明「名、實」相對應之理,這是先秦諸子的高度智慧。

先秦諸子中曇花一現的名家論辯,是無謂之辯嗎?生命哲學和知識論本不應有所軒輊,主流學術也不應凌駕一切發展。公孫龍子在兩千多年前要求精確辨析的主張,在今日觀之,其實是非常精彩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