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奇的古智慧──《天工開物》.下

宋應星以個人之力完成的《天工開物》,廣泛而詳盡地記錄了明代以前的農、工業技術,使得中國早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擁有一部科技小百科。透過《天工開物》,我們得以一窺十七世紀前我國傑出的農、工、手工藝產業與技術,寶貴的古人智慧並因此獲得詳盡的保存。

超奇的古智慧──《天工開物》(上)
超奇的古智慧──《天工開物》(中)

  ◎何以見其「物奇」?

在屬於基礎性的生活需求外,人還有一些屬於精神層次的部分,也要獲得滿足,例如文化陶養。所以《天工開物》還有〈殺青〉之造紙,〈丹青〉之朱、墨,以及〈珠玉〉中一些超越基本生活層次的珠、寶、玉、瑪瑙、水晶、琉璃等玩好。

超奇的古智慧──《天工開物》.下

說到人類偉大發明之一的造紙,那是傳承文化、記載歷史的重要載體,也是我國領先世界的發明。宋應星雖然後來不求仕進,但他早年曾經六度應試,嫻熟於傳統文化、歷史典故,並且湛深古文,書冊典籍對他有著非常深重的意義。他說世界上一切的「物象精華,乾坤微妙」,都要依賴典籍來傳承;古今時空、華夷四海,其所以能夠使後生「目授而心識」、「聖頑咸嘉」的憑藉,也都要依賴「持寸符,握半卷」的文字記載。在滔滔歷史變遷中,造紙與印刷術,同為最足以呈現表中華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

「人群分而物異產,來往貿遷以成宇宙」,《天工開物》中還觸及了「珠玉寶石」的特殊領域。它雖非生活必需品,但卻是我國史籍中往往可見的記載,尤其「玉文化」,更早已成為我國文化現象的特殊情結了。
國人對於玉器,是從早期「天人溝通」的宗教祭祀功能、皇室玉璽重寶與玉器收藏,逐漸普及到士庶大眾之喜好的。儒家甚至還對「玉」賦以道德意涵。

孔子說:「君子比德於玉」,並列出十一種玉的美德,包括溫潤而澤的「仁」、垂之如墜的「禮」、其聲清越的「樂」、瑕瑜不互掩的「忠」……。
《禮記》也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由於玉所深蘊的含蓄節制、溫潤細膩等種種美好,國人不但「寓德於玉」,將它視為君子品德的化身;更「以玉比德」,士庶多以玉般的溫潤自我期勉。

超奇的古智慧──《天工開物》.下

北京故宮收藏的慈禧太后最喜歡的一件玉雕:冰種帶彩翡翠。雕刻了一張枯萎的荷葉,生於淤泥卻一身清凈無染;秋荷曲折波動,露珠晶瑩滾滾在鏤空而交織成網的葉脈。還有一隻小青蛙,在荷葉上跳躍,彷彿能夠看到葉子的輕輕顫動。

清乾隆皇帝是最有名的「愛玉成癡」者,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玉器,有泰半出自他的收藏。
慈禧太后也不遑多讓,尤喜頂極翡翠。
她在居住的長春宮內擺滿玉器,喝茶用翡翠蓋碗,膳食用翡翠玉筷,頭上翡翠玉簪、耳上翡翠耳墜、指上翡翠玉戒、腕上翡翠玉鐲更是不離身,平時也要把玩翡翠玉如意。
總之,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少數的愛玉民族,也是翡翠能躋身成為最受世人喜愛寶石之一的關鍵。

再說到同樣深受國人喜愛的珍珠,從「南海鮫人」的泣淚成珠到「探驪得珠」的驪龍「頷下藏珠」,也都關係到我國的文化內涵。珍珠的種類,從光彩微似鍍金、一顆要價千金的「璫珠」(又名「明月」、「夜光」),和帝王家重金購置,咸謂大化時含入口中可使形軀不壞的「走珠」,再到各種螺蚵珠、官雨珠、稅珠、葱符珠(皆珍珠名)……,〈珠玉〉篇說:從「夜光」到「碎璣」(碎珠),就像從「王公至於氓隸(奴隸)」,各有等級。傳說中,慈禧太后口中就含著一顆夜明珠,惟在民國後已被盜去,流向不明。
關於珠玉和金銀,宋應星說它們的生成原因是相反的:「凡金銀受日精,必沉埋深土結成。珠玉、寶石受月華,不受土寸掩蓋。寶石在井上,透碧空,珠在重淵,玉在峻灘,但受空明、水色蓋上。」他以水月空靈的碧空、空明、不受寸土所掩,說珠玉之吸收月光英華與輕靈美好;以山石礦產、深土沉埋、洪爐冶鍊說金銀之厚重。此說似能註解國人歷來「薄金銀而厚玉」的偏好。

超奇的古智慧──《天工開物》.下

十七、八世紀的中國與西方


十七、八世紀的發展對西方世界很重要,帶領人類思想大躍進的啟蒙運動,是其標誌。中國歷史的十七世紀也很輝煌,如宋應星所撰作的科技小百科《天工開物》,就足足領先狄德羅的《百科全書》超過一個世紀;但在今日,知道的人卻不多。

超奇的古智慧──《天工開物》.下

十七、八世紀,西方進入了啟蒙時代(Age of Enlightenment)或稱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這場發生於歐洲的哲學與文化運動,起源於人文主義、新教改革文藝復興等對基督教思想的挑戰。他們要求宗教寬容、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在宇宙論、哲學、神學方面提出嶄新理論,並且透過理性、推理、驗證等方法論,在科學和數學領域也獲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啟蒙運動初期的代表人物,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等,後期則有狄德羅盧梭等「百科全書派」代表。此外,提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1596-1650),也建立了解析幾何理論;奠基現代工程學基礎的牛頓(1643~1727),則以萬有引力和運動定律,奠定了此後的力學與天文學基礎;發明蒸汽機的瓦特(1736~1819),更為西方世界打下了工業革命基礎,使得歐美社會從此進入工業文明的時代。

超奇的古智慧──《天工開物》.下

當西方科學飛躍發展時,東、西方文明曾經一度交會,中國也相繼出現了一批科學著作。學者有以「群星燦爛,成果輝煌」形容晚明科學發展的,並說:「中國科技已然是繁花似錦,西來的科技知識,更是錦上添花。」
明朝覆亡前的晚明,正值中國「資本主義因素」萌芽的時期。朝政敗壞、廷杖大臣等,也都間接促成了棄儒從商、棄農從商和市民階層、市民文學與科技思想的蓬勃。加上東來的傳教士,以「學術傳教」的方式,掀起了一波涵蓋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等方面的西學旋風,如利瑪竇、艾儒略、湯若望等天主教和耶穌會士,都和明清士大夫有著頻繁的往來酬酢,一時間也帶動了朝野高度的科學熱忱

具體的成果,十六世紀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朱載堉的《律學新說》,十七世紀有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宏祖的《徐霞客遊記》……,還有研究天文曆算的《古今律歷考》、匯集武備和火器製作的《武備志》、古典園林的《園冶》,涵蓋天文地理和醫學的《物理小識》……,繽紛繁多

超奇的古智慧──《天工開物》.下

《明太祖實錄》記載了「火器、弓弩以次而列,戒諸將近寇舟,先發火器,次弓弩」的戰術。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也有「諸色火炮,並一應的炮石、炮架,裝載上車」的情節描述。
明成祖永樂八年建立配置了大小火炮的熱兵器部隊「神機營」,不僅在北伐蒙古的戰役中成為勁旅,也是人類史上第一個擁有火器裝備的部隊,而且比十六世紀西班牙建立歐洲最早的火炮兵,還整整提早一個世紀。
再說到1405年(永樂三年)到1433年的「鄭和下西洋」,七度率領龐大的船隊宣揚國威,在在說明了明朝在當時不容小覷。
即使到了明末,在明軍打敗後金的寧遠大捷中,努爾哈赤也是被火炮擊傷,不久傷重而亡的。明代還有著名的、記載火器使用的《火龍經》一書。

張麗珠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