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發)之所以能夠成功滅掉商紂王,除了他們自己的努力之外,姜太公的輔佐也是非常重要的。
姜太公又叫作呂尚(呂尚本姓姜,因為以祖先的封地「呂」為姓,所以又叫作呂尚),是個博學多聞的人,年輕的時候非常窮困不得志,曾經為商紂王做事,但是看不慣紂王的暴行所以就離開了。
後來四處遊說各部落首領,一直到年紀很大了,也都沒有被重用。他聽說在岐地有一個部落諸侯,國勢日益強大,領導者西伯姬昌看到紂王的霸道專橫,下定決心進行討伐。於是姜太公就決定去投靠,可是要如何接近姬昌呢?他便在渭水釣魚,等待西伯姬昌的到來。
據說,姜太公釣魚的魚鉤是直的,而且魚鉤是在水面之上的,他希望「願者上鉤」而不是糊裡糊塗地被釣上來。
這時候,姬昌正要出外打獵,行前卜了一個卦,卦辭說:「所獲得的獵物不是龍、不是螭(ㄔ,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外形長得像沒有角的龍),也不是老虎、不是大熊,所得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遇到姜太公。
在一番談話之後,覺得姜太公是個了不起的人才,便決定聘他為太師。
西伯姬昌在姜太公的幫助之下,努力修養品德、勤於政事,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因此許多小部落諸侯都來歸順。
這個現象引起了紂王的不滿,於是用計將姬昌囚禁了起來。姬昌因為實力還不能與紂王相抗衡,只能在監獄裡忍氣吞聲,而另一方面,姜太公和其他兩個大臣散宜生、閎(ㄏㄨㄥˊ)夭,共同商量解救姬昌的方法:向紂王進獻美女與珠寶,並表示效忠,慢慢降低紂王的戒心,等到取得信任後,姬昌就被釋放了。
從此以後,姬昌在姜太公的輔佐之下,將國家治理得更好,相對於紂王的暴虐,天下大部分的部落首領都來追隨姬昌,並準備推翻商朝。
姬昌過世後,他的兒子姬發即位,他遵循父親的願望,仍以姜太公為太師,並且禮賢下士、體恤百姓,奮發圖強,為消滅紂王不斷努力著。有一次,姬發想了解其他部落首領是否有討伐紂王的決心,於是發出了號召,結果來了八百多個部落首領,大家都覺得是時候該討伐紂王了。但是姬發卻說:「時機尚未成熟,再等等吧!」
又過了二年,紂王殺死忠臣比干,還囚禁了箕子,暴行越來越多。而姬發在姜太公的幫助下,國勢日益壯大,於是決定征伐紂王。伐紂行前卜了一卦,卻顯示不吉利,而且突然來了陣大風雨,許多臣子都很恐懼,認為不宜行動。
這時候,只有姜太公認為機會難得,主張出兵攻打商朝,姬發於是採納了他的主意,誓師伐紂。當時,姬發的軍隊聚集在牧野,紂王也帶兵迎戰,但是因為他早已失去民心,所以即使擁有人數眾多的軍隊,卻完全不是姬發的對手。
最後,紂王只得逃到朝歌這個地方,放了一把火,自焚而死。由此,姬發成為天下共主,登基為周武王,並且依循姜太公的規劃,修治周朝政務、努力建設國家,並以錢糧救助天下百姓,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周朝的建立與壯大,姜太公有著極大的功勞!
小朋友,你還記得〈伊尹的故事〉嗎?伊尹幫助商湯討伐夏桀,建立了商朝,而姜太公則輔佐周武王打敗紂王,建立周朝。可見人才對國家的貢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努力用功,將來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另外,因為姜太公釣魚的方法很特殊,所以有句俗語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用來比喻心甘情願。你會用這個俗語造句嗎?請試試看。
林林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