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歌詩──人生啟示錄(中)

面對有限的生命,人們往往渴望擁有美好的人生,甚至表現出對權勢、財富的強烈欲念。

漢代的歌詩──人生啟示錄(上)
漢代的歌詩──人生啟示錄(下)

既然死亡無可回避,不如直接面對死亡,省思生命的意義,從而提出因應之道

早在先秦時期,孟子就曾明白表示,正是由於壽命的長短無可預知,所以才更須把握時間,不斷精進於仁義大道,那麼,就算死亡即將到來,勢必也能了無遺憾了! 而這般看待生命的態度,可以說和孔子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論調遙相呼應。
莊子則紹承了老子「為道日損」的觀念,認為回歸自然生命的本質才是關鍵,有限的生命不應受到人為且片面的知識桎梏,只有依順天地大道而安其所處,才能在無所依傍的狀態中體現逍遙的人生。
而在漢代乃至此前的樂府詩中,同樣可以看到對於人生的不同思考,特別是由人類所構成的社會極其複雜,更為生命歷程帶來許多挑戰。

「人生勝利組」是多少人心中的美好願景!

〈相逢行〉、〈相逢狹路間〉、〈長安有狹邪行〉、〈雞鳴〉四首詩,儘管在內容上互有出入,但於整體結構方面卻高度雷同,都是藉「賦」筆刻畫出一組令人難以忘懷的家庭。
這組家庭居處於京城中僻靜的小巷間,道路狹窄,不通車馬,有客來訪卻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四處打聽,鄰里之人都對此表示:這組家庭在當地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且往往對其印象深刻。主要是由於這組家庭即所謂的「人生勝利組」。

漢代的歌詩──人生啟示錄(中)

其宅邸雖潛藏於僻靜的小巷間,但卻金碧輝煌,且從酒食、歌舞再到園庭小景,無論日夜,皆盈溢著閒雅的氣息。同時,這組家庭有兄弟三人,相關敘述主要都聚焦於擔任朝中要職的榮耀,尤其三人還能定期返家,一同行走在街道上,那非凡的氣度贏得了鄰里之人的目光,甚至擁有令人稱羨的美好婚姻,妯娌三人或紡績織紝、或彈奏琴曲,呈現出一幅歡愉和諧的家庭圖景。
顯然,這組家庭從物質層面而論,可以說是財富、權勢兩不誤。再由精神層面觀之,則不僅饒富生活品味,還能維持良好的家庭關係。且自這組家庭與鄰里之人的互動來看,恐怕也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良好的社會交際網絡,從而奠定其作為地方名望的基礎。這樣的家庭雖然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但四平八穩的格局卻是多少人難以企及的狀態,因之成為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理想!
只是理想終歸於理想,僅僅標示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要達到這種理想狀態恐怕是極其困難的,畢竟人類社會之所以複雜,正是由於人性充滿著私欲,為了滿足私欲,手足之情也就未必顯得那麼重要了!

「棠棣」為「兄弟」之文化符號


雞鳴高樹巔,狗吠深宮中。蕩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所貸,柔協正亂名。
黃金爲君門,璧玉爲軒堂。上有雙樽酒,作使邯鄲倡。劉玉碧青甓,後出郭門王。
舍後有方池,池中雙鴛鴦。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鳴聲何啾啾,聞我殿東廂。
兄弟四五人,皆爲侍中郎。五日一時來,觀者滿路傍。黃金絡馬頭,熲熲何煌煌。
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雞鳴〉

華如桃李


代價再高,也想滿足私欲

旺盛的私欲,總是體現在相互較勁的人生歷程中,一心想著要出人頭地、要更勝一籌,還要一種我有你沒有的莫名優越感。為了滿足這種私欲,有人不斷拼命奮鬥,或取得了些許的進展,或於名利場中撞得頭破血流;有人則能不顧血脈親情、不問倫理道德,甚至不予理會社會的觀感。於是我們不禁想問,在上述那「人生勝利組」的家庭中,真是如此地美好嗎?恐怕也未必!

〈雞鳴〉一詩的結尾,就與其他三首詩的情節不同,兄弟一行在鄰里之人的矚目下,作者卻將焦點轉向了路旁的桃樹和李樹上:
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通過類比的方式,以李樹代替桃樹遭受被蟲子啃食的厄運,闡述兄弟之間血濃於水,理應相互扶持、幫助的道理。所以,一句「兄弟還相忘」的質疑,似乎揭示了兄弟間存有嫌隙的實情。雖然不清楚發生嫌隙的根本原因,但每每都與人性中不時蠢動的私欲有關。

而當私欲愈加靠近政治權力核心的時候,也往往會顯得愈加地強烈。

漢代的歌詩──人生啟示錄(中)

〈廣陵王歌〉為廣陵王劉胥自縊前所唱歌謠,文辭頗有悔不當初之感。主要是由於劉胥早年私欲作祟,見漢昭帝沒有子嗣,以為有機可乘,妄想能繼承大統。由於封地巫風盛行,劉胥遂請女巫作法,半信半疑地希望可以憑藉超自然力量上位。沒承想,漢昭帝竟於不久後崩殂,使得劉胥異常地振奮。歷經一番週折,但最終卻是由漢宣帝繼位,劉胥十分不滿,又請來女巫作法,直到漢宣帝册立太子,劉胥自知幾乎沒有上位的可能,才停止了作法詛咒一事。之後,劉胥的其中一位兒子因為犯法被殺,再度激起劉胥心中的怒火,於是又恢復了作法。不料東窗事發,劉胥感到非常地恐懼,所以就將女巫、宮人等二十餘人毒殺滅口。


而在朝廷立案調查後,劉胥供認不諱,亦知死罪難逃,於是設下酒席與家人訣別。
劉胥於席間感慨萬千地唱道:
欲久生兮無終,長不樂兮安窮!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兮駐待路。黃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為苦心!何用為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為樂亟。蒿里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表示人們都渴望能長生、長樂,而劉胥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尤其在劉胥看來,長生、長樂可以說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但為了滿足私欲,人生路上總是懷著忐忑、憤恨、驚恐的心情,苦不堪言。如今以待罪之身苟活於世,則一再預示著劉胥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何況死亡無可替代,不久即須啟程趕赴蒿里之地。

全詩近乎騷體一類形式而以「兮」字調節律動的緩急,且於規律的句式結構中帶有不規律的變化,再加上奇偶句式和平仄韻腳的交錯使用,產生了時而低沈、時而激動的聲情效果,營造出濃烈的哀傷心緒,一句「人生要死,何為苦心」更凸顯出了劉胥心中的懊悔之意。
歸根結柢,私欲不僅令劉胥喪失心智而罔顧倫常,還阻斷了通往長樂的途徑,那麼,對長生的渴求也就愈加遙不可及了!換言之,人生只此一回,不應該遭到私欲控制而深陷於痛苦的漩渦之中,長樂才是人生歷程中的核心價值。


這也不禁令人想起漢武帝的〈秋風辭〉一詩: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汎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櫂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漢武帝承前啟後,成就了輝煌的盛世,而一次在樓船中宴請群臣,伴隨飛揚的樂聲,望著壯闊的河山與雄偉的京城,頓時感到無比的歡樂,但於此同時,卻也萌生了無限的哀思,眼前草葉翻飛的壯美秋景,竟一變而為蕭瑟寂寥的凋零秋意,總是盼著能夠永久地享有此刻的美好。

漢代的歌詩──人生啟示錄(中)

這一切同樣是蠢動的私欲在內心所掀起的波瀾,希望可以長生不死,永保權勢、財富和歡樂。不過,這未免也太過貪婪了,畢竟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常保歡樂本身就已經非常地不容易了!

私欲激化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從而讓彼此都深陷於無涯地苦海中。那麼,難道這就是生而為人的宿命嗎?在漢代的樂府詩中,究竟還體現出哪些看待人生的方式?或許可以提供我們一條別樣的思考途徑。……

林佑澤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