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文化】陳鼓應專訪: 從儒家、尼采到莊子
儒家和尼采都是成就陳鼓應在道家思想中建立起一方天地的重要養分。他自幼深受儒教影響,又喜好西方哲人悲劇哲學家尼采。他並從尼采轉到莊子,認同莊子的任情、任性,任命、安情,安性、安命,從而建立起一己對莊子的思考與學術成就。
儒家和尼采都是成就陳鼓應在道家思想中建立起一方天地的重要養分。他自幼深受儒教影響,又喜好西方哲人悲劇哲學家尼采。他並從尼采轉到莊子,認同莊子的任情、任性,任命、安情,安性、安命,從而建立起一己對莊子的思考與學術成就。
今天要來談談「弱者思維/強者思維」,讓我們在變好的路上,趕快戒掉「弱者思維」。只有真正洞明事理、人生,又能向內心深處自我探索的人,才夠得上有智慧的人。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無憾人生,但怎樣才是無憾的人生?歐陽修有一首詞〈玉樓春〉說道:「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當一個人歷經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後再來到「看山是山」的澄澈境界時,一切是非風雨都在雲山外了,都不起波瀾了。於是此際展現在眼前的一切,無一不美好,也就是「何適而非快」的。
劉元卿有很多「寓莊於諧」的寓言故事,討論人心性和行為是否如一?及探索我們是否有時不認識自己的內心?
他以「躬行實踐」作為核心思想,認為不論治學或做事都要腳踏實地,只有務實的「一步一腳印」,才能由內而外地達到一致,才不會造成一知半解的流弊和不求甚解的空泛習性。故事在諧謔之餘,也頗堪玩味。
《中讀網》賀新年!祝福所有讀者新春愉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鴻兔大展!
辛棄疾的忠愛,就像屈原說的「雖九死,其猶未悔!」是一種九死不悔的執著。時代棄才,他被迫遠離戰場,他只能「夢回吹角連營」,只有在夢中才能「馬作的盧飛快」、「沙場秋點兵」,重回號角聲歲月。他只好把生命譜寫成一首首大氣包舉、蕩氣迴腸的詞篇,他和蘇軾並稱「蘇辛」,是豪放詞的代表。
「中讀網」 (https://readc.info)是一座專為弘揚中華文化而設的數位圖書館、文化公益網站。網站內容係由一群中文專業學者精心寫作,想為我們的下一代植苗、沃灌,讓他們都能結出文化碩果,讓文化向下紮根。 網站內容分為「影片專區、中國哲學、詩國大觀、詞的世界、語文教育、成語專區、故事專區、三分鐘床邊故事、當代紀事」等專區。
國內著名的愛情義理學專家——曾昭旭教授,想要建構一種以儒家心性論為出發的愛情義理學,因為愛情是人生一個最神秘、最幽深、最複雜的領域,也是人生最大的煩惱困惑。他希望能夠跟別的有緣人見面的時候,可以生命交流相通,也就是能夠愛到他,對他的人生也有個幫助。
李後主是千古詞帝,也是歷史上最悲情的帝王。他若不為君,當可如李白,以其風流灑落再為人間添一位謫仙人;然而他是一位不幸身為帝王的藝術家。不過,帝王事業榮辱止乎其身,成敗是一時的;後主質樸自然的白描詞作,卻是人間永恆的不朽樂章。
從小,我們常被教導「以德報怨」,要我們心胸寬大,不要記恨。久而久之,有些道德勇氣不見了,有些正義感被消磨了。不過當多數人面對不公義沉默時,也助長了歪風,是故孔子不贊成「以德報怨」,《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主張「以直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