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史上的豐碑:文天祥〈正氣歌〉(下)

文天祥在〈正氣歌〉中,以十二幅「鬼神泣壯烈」的英雄圖像,為世人留下了「古道照顏色」的「典型在夙昔」,期勉我們哪怕世態萬變、翻覆成雨,都要如天上永恆照耀的明月一般,要做中流砥柱。
人類文明史上的豐碑:文天祥〈正氣歌〉(下)

在齊太史簡:古老的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殺了國君,齊國太史提筆在史冊中寫下「崔杼弒其君。」崔杼怒殺太史。太史的兩個弟弟接著寫,前後也都被殺。然而第三個弟弟仍然無畏地繼續寫,這樣「直書不隱」的史家精神震懾了崔杼,最後崔杼只好屈服。事跡載於《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在晉董狐筆:《左傳》也在宣公二年記載,春秋時晉靈公被趙穿殺死,晉國大夫趙盾卻沒有論罪趙穿。面對於這樣的合謀縱容,太史官董狐直接寫下:「趙盾弒其君。」刀鋸鼎鑊在前卻可以做到無視,這樣的「良史」之筆,即連孔子都不禁豎起大拇指加以讚美!

在秦張良椎:我國第一部通史的《史記》載有秦皇統一天下前的三大「刺秦」案,「張良刺秦」是在「荊軻刺秦」、「高漸離刺秦」以外的,另一次驚心動魄的刺殺事件。
由於張良先祖五世為韓國丞相,當秦始皇滅韓後,張良一心為韓復仇。他散盡家財招募死士。他在博浪沙險地安排好一位大力士伏擊出巡的秦始皇車輦。百二十斤的大鐵錘誤中偽裝副車,但善謀的張良卻能成功逃脫秦皇怒而「大索天下」的追捕,最後還輔佐劉邦創建漢朝。

在漢蘇武節:走過春秋、戰國和統一王朝的秦朝以後,《漢書》述說了一段漢人與匈奴人交手、扣人心弦的「蘇武牧羊」故事。
漢武帝遣蘇武出使匈奴,經若干曲折後匈奴想要降服他。蘇武拒絕並被流放到北海放牧公羊。在今天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廣袤荒原的無人區,匈奴告訴他,等到公羊產奶生子了便可以回國。蘇武在北海「渴飲雪,飢吞氈」、「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的十九年時間裏,始終秉持大漢使節的身分,緊握大漢符節。當最終歸國時,他的鬚髮已經盡白,未曾離身的旌節也旃毛落盡了。

人類文明史上的豐碑:文天祥〈正氣歌〉(下)

為嚴將軍頭:歷史長河繼續向前,三國時期益州牧劉璋手下有一鎮守巴郡的大將嚴顏,他在三國紛爭中被蜀漢張飛捉住,並被勸降。嚴顏昂然回答到「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張飛敬佩他的威武不屈,遂予以釋放。見於《三國志》記載。
為嵇侍中血:從魏到晉又是一個紛擾亂世,晉惠帝時且有皇室內亂的「八王之亂」。嵇侍中是「竹林七賢」中被殺的嵇康之子嵇紹。《晉書》記載惠帝曾在亂危中,身邊侍衛都潰散了,此時嵇紹以身體護住惠帝,而在「兵交御輦,飛箭雨集」中被殺害了,他「血濺御服」,血跡噴濺到惠帝的衣裳上。事定,惠帝不讓僕從洗去衣上血斑,他說:「此嵇侍中血,勿去!」
為張睢陽齒:來到唐朝,雖然頗有一番風貌,史稱「漢唐盛世」,但是其間也有「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舊唐書》載,當安祿山叛亂時,張巡死守睢陽,他每次上陣督戰都大聲呼喊,咬得牙齒都碎了。城破被俘,他拒不投降。敵將問他,聽說你每戰都瞠目嚼齒,何以至此?張巡回答:我想要氣吞逆賊,可惜力量未達。敵將視其齒,所存者不過三。
為顏常山舌:安史之亂中,又有擔任常山太守的顏杲卿,是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堂兄,他同樣起兵討伐安祿山,一樣地城破被俘。他當面破口大罵安祿山,被叛賊以鐵鉤鉤斷舌頭,但他仍然含糊罵聲不絕,壯烈不屈而死。

不過,充塞天地間的磅礡正氣,在「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壯烈史蹟外,如果身處太平世又當如何?〈正氣歌〉說:「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人人就該含著和順之氣報效明庭;「凛烈萬古存」的正氣,未嘗都要以殞命為報,例如「清操厲冰雪」的遼東帽、「鬼神泣壯烈」的出師表、「慷慨吞胡羯」的渡江楫、「逆豎頭破裂」的擊賊笏,也都是後人的典範。

東漢末年,常戴一頂黑色帽子的在野名士管寧,他奉守清廉、避亂於遼東,持志高節地不與昏庸同腐,凜冽如冰雪地一再拒絕朝廷徵召,終身安貧樂道、講學不輟,名聞後世。而諸葛亮在出師伐魏前上表蜀漢後主的〈出師表〉,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悃悃忠情,同樣深入人心。再說到率兵北伐的東晉愛國志士祖逖,每每在夜半聽聞雞鳴便起身練劍,有「聞雞起舞」佳話;當他渡過長江時,壯志地敲擊船槳立誓北定中原,終於收復了黃河南的失地,又有「中流擊楫」美談。唐德宗時,則有謀反的朱泚欲召段秀實共議事,卻被不肯同流合污的段秀實,以覲見皇帝的笏(ㄏㄨˋ)板擊打頭部,並被大罵:狂賊,我恨不得將你斬為萬段,豈會聽從於你?這些「古道照顔色」的浩然正氣,都是支持文天祥歷經再寒暑而「鼎鑊甘如飴」的重要力量,也是他想傳諸後世的「典型在夙昔」。

文天祥除在〈正氣歌〉中歷數從春秋、秦、漢到三國魏晉的忠貞不屈勁節忠臣外;當宋亡時,被押送北方的宋朝宗室中有一位度宗妃嬪王清惠,善文的她,在客館驛站的牆上題寫了一首〈滿江紅〉,句中有云:「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一時間中原傳唱。對此,文天祥也深感不安,於是步韻該詞,另外強調應該持志始終不變的氣節,他在詞中說:「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原是分明月!」極力呼籲哪怕世態萬變、翻覆成雨,我們都要如天上永恆照耀的那一輪明月,永不改變!

張麗珠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