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創作於1598年。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又名《還魂記》。女主角杜麗娘表現了情愛的萌動、青春的覺醒、對生命的發現,通過「女鬼還陽」的題材,呈現了「愛」的生死契闊,是對「情深而炙熱,瞬間即永恆」最美的註腳。
遊園:動情生煩惱
杜麗娘是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出於名宦之家,父母擔心她白日總是春睡,夜晚又難以入眠,便在閨房中設起私塾。孰料原為情感禁錮者、道德守門員的家教老師陳最良,意外成為春心的啟蒙者。
閨閣女子宜讀《詩經》,最良教她〈關雎〉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觸動了寂寞的心情,進而遊園解悶,見到春色芳華,不忍其凋零――這座花園,容得一季燦爛,同時也任憑頹敗,讓杜麗娘感受到生命消逝和徒勞,感受到年輕的生命竟只是遺憾的總和。
《牡丹亭》從詩經開始發端,接著所有的文字都種了戀愛的基因。
杜麗娘幽幽唱出第一句:「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紛繁繚亂至極的春光無處不在,熱鬧春光卻反襯自己的孤單。想四處溜達的的春香,慫恿道:「注盡沈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闗情似去年?」沉香燃盡再點,繡線一捲換一捲,不如把香料燒盡,把繡線扔卻,也拋卻閨閣生活的單調重複,一遊杜家未有人顧的秘密後花園。
杜麗娘一早醒來,精神恍惚,不知道做什麼,所以昨夜殘妝也沒洗去,只想著「翦不斷,理還亂,悶無端」的「發呆」。春香便又多說了一句:「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意圖哄小姐不要再悶坐在房間,一起去遊園。
終於哄得杜麗娘離開閨房,春光明媚,間或有些飛絲飄來,襯托出春天的氣息。杜麗娘看到空中飛絲幾條,頓時便生出春情萬縷,搖漾杜麗娘的「心動」。窈窕美麗的杜麗娘,加上穿著打扮和頭面都美得無以復加,於是杜麗娘自戀式的感嘆「有這麼標緻的美人,卻沒人有福欣賞!」地自我陶醉了一番。於是兩名嬌小玲瓏的美人,走在園子裏,「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絲綢的襪子,上面還繡了花。她走在草上,怕泥了鞋,又墊腳走路,怕踩壞了一片春花。接著,一轉傷感: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這段可以說是崑曲「精華中的精華」,杜麗娘與春香初到庭園,乍見春色爛漫如許,又見奼紫嫣紅與斷井頹垣的對照,繁華與寥落並存俱現,倍覺怵目驚心,燦爛與衰頹互為因果,鮮花開遍,只伴著破落的園子,正如杜麗娘的青春美貌,關在園子、關在閨房,無人欣賞的悵然。後半句翻用謝靈運的「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說出了杜麗娘孤獨的心事,「奈何天」、「誰家院」,亦不久即將與我無關,怎不心傷啊!而「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十六個字,一氣呵成,寫煙雨濛濛,濛霧中又有風景。「錦屏人」是說深閨中的人看到春光,更襯托自己的百無聊賴,備感淒清。「韶光賤」是雙關語,既說春光賤,灑落的到處都是,也說自己青春無人懂得,不值一文的悲傷。接著,杜麗娘說: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煙絲醉輭。是花多開,牡丹還早。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的先!
「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得先」最是點題關鍵,杜麗娘實是自憐,用牡丹自比,是自己不逢其時,也是青春生命無力自主的慨嘆,盈溢在字裡行間,「錯過」是杜麗娘的哀嘆,也是杜麗娘的寂寞。
驚夢:因果生幻境
原來故事一開始,柳夢梅還不叫柳夢梅,那時他還是柳春卿,只說半個月前,夢到一位美人立於梅樹之下,對他說道:「遇到我方有姻緣之分,也才是你發跡之期。」癡公子夢醒改名為柳夢梅,一顆心卻因此夢搖擺不定,冥冥中持續追尋夢中女子,終於在〈驚夢〉尋入杜麗娘之夢。
時空跳接回杜麗娘的閨房,遊園回來的杜麗娘,揣了滿懷花開花謝的春愁而歸,多情的美人總想把落花裝到心裡,感受不可再的燦爛,未料流入的是劇烈的悲傷,傷心墮淚的杜麗娘,哭累了睡,卻又在昏昏睡夢中,見到多情公子,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要她題詩,還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花神也因杜麗娘與柳夢梅「後日有姻緣之分」,所以特別設下無人可近的結界,「要他雲雨十分歡幸也。」原來杜麗娘的夢中雲雨,是因緣注定好的,所以花神也必須來促成這樁「美夢」。
這一晚是杜麗娘的夢,也是柳夢梅的夢,兩個本來陌生的靈魂,從此成為最熟悉彼此的人。如果說從身體開始的關係,總是會害怕也從身體結束,但如果從夢開始的呢?當夢成為現實,該是甚麼樣子?
兩地互不相識的二人,竟然在同一個春夜,夢見同一個夢。杜麗娘與柳生夢中合歡,杜麗娘夢醒重回花園,尋夢不得,只見園中梅樹依依可人,說道:「若死後得葬於此,幸矣」。
尋夢不得的杜麗娘,失望之下相思成病,日漸消瘦。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藥,又讓石道姑念經持咒來驅花園的鬼祟,但都不見效。一日照鏡子,杜麗娘見自己容顏漸衰,便叫春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並題詩於上,又讓春香把畫裱好,在迴光返照之際,她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又盯囑春香將其自畫像,裝在紫檀木匣裡,藏在太湖石底。
八月中秋,麗娘離魂,葬於梅樹下。
還魂:烈愛返肉身
這時賊王李全投降了金國,領兵圍攻淮、揚。朝廷急召杜寶為淮、揚安撫使,立即動身抗賊。時間緊迫下,杜寶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囑託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後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
與此同時,柳夢梅前往臨安科考,行經南安,因病宿於梅花庵,偶遊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杜麗娘的畫像,又把畫像掛在床頭前,夜夜拜祝。杜麗娘在陰司裡過了三年,閻王查其陽壽未盡,令其返家。麗娘鬼魂遊到梅花庵裡,恰遇柳生正對著畫像祝禱,大受感動,自稱是西鄰之女,日日歡會。
不料,兩人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半夜查訪,一推門,杜麗娘立刻隱身消失。夢梅不解好端端的人,如何瞬間移動,麗娘只好向柳夢梅說出真情,並求柳夢梅三天之內挖墳開棺,讓她還陽。柳夢梅實情告訴了石道姑,求她幫助,次日便挖墳開棺,杜麗娘也因此死而復生。道姑怕柳夢梅與杜麗娘之事被發覺,當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
陳最良發現杜麗娘墳被盗,趕忙去揚州告訴杜寶,不意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寶女兒的家塾老師,謊稱殺了杜夫人和春香,才放了陳最良。陳即把小姐墳被盜,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禀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但亦寫信招降了李全,淮安才圍解。
而杜麗娘和柳夢梅到臨安時,科考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協助,方得以補考,也恰巧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杜麗娘則托柳夢梅回揚州看望她父母。柳夢梅走後不久,老夫人和春香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另一方面,柳夢梅去見杜寶,杜寶大怒,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原來柳夢梅被杜寶身上搜出了杜麗娘的畫像,被認作盜墓賊。就在柳夢梅被押入大牢的同時,也中了狀元,卻無人知其下落,後來得知在杜寶這裡,才被救出來。杜寶正氣惱時,陳最良來證實:小姐確實復活了,柳夢梅是女婿。但杜寶不但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還鬧到皇帝面前,認為夫人、女兒都是鬼魂幻化。
皇上便要宰相杜寶、老夫人、杜麗娘、柳夢梅四人前來對證。金鑾殿裡,眾人齊到,皇帝說:「朕聞人形有影,鬼形怕鏡。」拿鏡子照杜麗娘,確定杜麗娘有影子,是活人。便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柳夢梅最終得到岳父杜寶的認可,全家人大團圓。
巧構:真情兌自由
我們不禁要問:「夢」的起始是誰?作者湯顯祖精心設下了故事迷障、吸引觀眾興味盎然的尋蹤:
原來一開始柳夢梅所見美人,是已葬於梅樹下的杜麗娘魂魄,後來便虛實交雜,人鬼並存,通過夢為介質,媾和幽冥與陽間、環境和現實,故事便往返迴旋、穿梭流動。兩人不僅「同夢」,還更深一層的命定因果相循,交互追尋:迷幻的夢、擬真的鬼、淡寫的幽媾、深重的綺情――杜麗娘追求的愛情,通過作者的巧構,有情人「終成眷屬」,並終以人間的婚配上來實現,圓滿情感不受壓抑的本質。
故事中大膽前衛的,不只是鬼、還魂、還有性的描述,完整表現兩情打破孤獨狀態的最激烈嘗試。兩人為情放下自我,生死、陰陽、階級、真假的重重考驗,因為太怕失去對方,兩人提出所有的勇氣,讓深情成為故事所有巧構的頂梁柱,也讓所有反常都能合道,順理成章。
湯顯祖在《牡丹亭》的題詞中這樣寫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也許湯顯祖想寫的是:深情可以走到哪裡?
太多的深情故事最後只走向殉情而亡,作者卻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並且讓深情還陽,男女為了愛情,可出生入死、能戰勝一切,得到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牡丹亭》的語言濃麗華艷,融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風格於一爐,情節感動後人,用語膾炙人口,讓通俗的愛情不俗,讓香豔的鬼故事有了重量,終成為偉大愛情的美好想像。
杜麗娘追愛的勇氣,不僅帶來還魂的可能,同時也鼓舞了男主角柳夢梅,成就一派深情的癡公子。追愛從不僅是嘉惠自己,也是成全他人。這是一個典型的女性成長故事,又不同於英雄敘事,湯顯祖選擇對內開展深度,展現情的絕美姿態。
女性謀求愛的主動權,卻因此改變世界,撼動體制;也讓最高道德和權威體制鬆動,通過真情得到全體社會的認可。
反轉生死的杜麗娘,不僅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也改變了整個社會對於女性與愛情的狹隘看法。孤獨與個體化如何纏進愛的軸線?杜麗娘的愛情就在這樣的蠻纏裡清晰深刻,也凸顯了「愛是自由」的真諦,無怪乎這段故事能歷久不衰了。情重生婆娑,翩然成佳話,大抵就是湯顯祖的杜麗娘,超越神鬼的無限魅力吧。
黃承達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