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風行草偃」來比喻上行下效。因為上位者的所作所為就像拂過草上的風一般,風所經行處,草便隨之傾倒,所以上位者的言行往往會給下位者帶來重大影響,不得不慎!
「相濡以沫」是形容魚兒在缺水時,會相互呼出濕氣並吐出泡沫濕潤彼此。我們常用這句成語來比喻人們在困難中彼此幫助,期盼脫出困境,所以該成語也可以用來表述人間溫情的可貴。
這成語是兩千年多前一個堅守諾言的愛情故事,雖然現代人看來,這個故事有些迂腐可嘆;但尾生一言九鼎的承諾,卻猶如一座明燈。我們不建議用強烈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執著的價值,但如此的執著,確實凸顯了信守的可貴。
「狡兔三窟」這著名的成語,是齊國孟嘗君門客馮諼,為孟嘗君高瞻遠矚地打造了三個安身之處。幫助他在詭譎的戰國風雲中,平安順遂、一生富貴的故事。後人常用這個成語,說人之深謀遠慮,慮事周詳。
孟子繼承孔子思想,在紛亂的時代中,寄望齊宣王以王道仁政治理國家、利益萬民。但大勢所趨,始終未獲得採用。所以孟子藉陳臻問齊國飢荒一事,喻以馮婦打虎故事,表明心志,不願再重作馮婦、徒勞無益。
戰國時期藺相如為顧全國家大局,犧牲個人尊嚴、承受恥辱,處處避讓趙國大將軍廉頗,在那戰爭頻繁的時代中,更顯得胸懷寬厚、不同凡響。
當廉頗明白藺相如謙忍為國的胸襟,即袒露上身、揹負荊條,親向藺相如請罪,表示自己誠摯的歉意。
歷史的明鏡,曾經照出趙高「指鹿為馬」的醜劇;同時照見了貪圖逸樂者如秦二世胡亥的下場,與圖謀不軌者趙高的千古罵名。活用成語、古為今用,不要「指鹿為馬」是對我們今天最大的鑑戒之一。
東漢發生第一次黨錮之禍時,竇武曾勸諫桓帝,要記取前車之鑑,不要像秦二世子嬰般聽信讒言,否則如趙高陷害忠良、導致亡國的憾事,將再度重演,也就是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