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禁令人聯想到同樣是超越時空局限以傳達愛意的陶潛,不過所欲傳達的愛,是對子嗣乃至整個家族的關愛之情,並體現著對先祖的敬畏之心。此外,陶潛傳達愛意的方式只能單向輸出,而與恩珠和成賢的雙向交流不同,他無法接收來自於子嗣的反饋。儘管無法雙向交流,但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陶潛〈責子〉詩中慈愛的父親形象,也一再經由「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之語,不斷映現於陶氏後人的心海間,儘管看不見、遇不著,卻能在心海間激起一次次的浪花與洶湧的波濤。
此類長輩對晚輩傳達關愛之情的方式,在我國源遠流長的家訓文化中屢見不鮮,除文字外,實物所構成或大或小的空間,也往往成為傳達的重要媒介,所以在文字和實物的交互作用下,總能讓後世子孫彷彿望見了先祖,並聽聞了先祖所遭遇的故事。
家訓詩的首次亮相則是在漢代古詩中,主要承襲了《詩經》中典正莊嚴的「雅」體四言詩,也因此能將鄭重其事的態度一併夾帶進詩語中,而與陶潛〈責子〉這首相對諧謔的五言詩有別。
長年繁忙的你,是否忽略了先祖對你的關愛?
〈諷諫詩〉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家訓詩,據傳為韋孟所作。
韋孟曾經在漢代前期先後輔佐過楚王劉交、劉郢客、劉戊三人,但劉戊繼位後,竟荒淫無道,不僅在為薄太后守喪期間與人私通,還不思悔改,聯合多地諸侯起兵反叛,最終釀成殺身之禍。
韋孟身為輔弼之臣,規勸自是責無旁貸之事。只是在相關的史料記載中,似乎缺乏有力證據表明韋孟確實參與了對劉戊的進諫,正是由於如此,才使得班固在《漢書》中謹慎地發出質疑,認為〈諷諫詩〉恐怕是後世子孫依據此次事件加以構思的「新作」。也就是說,〈諷諫詩〉有可能是韋氏後人藉以重塑韋孟典範形象的擬作,至少在韋氏後人看來,韋孟參與了進諫是無庸置疑的。
那麼,〈諷諫詩〉是否就因此失去了意義呢?儘管事件的真偽無從確認,但就行為動機來說,涉及我國家訓文化的一切,不外乎都是為了傳達對未必謀面之子嗣的關愛之情,總是期盼能給予後世子孫多一分鼓勵、多一絲希望,始終能在寬廣筆直的大道上行穩致遠,讓深陷五里迷霧、遭逢時運坎坷的子嗣堅定自信,進而一掃心中的陰霾!
因此,〈諷諫詩〉並不是純粹的進諫文字,而是將家族和邦國緊緊聯繫在一塊兒,融合抒情、敘述、論理三者為一體的人生啟示。表面上是在規勸劉戊既然已經繼承了楚王爵位,就應該愈加懂得自我約束,節制自身欲望,不能耽於逸樂、不問民生,甚至親近奸佞、疏遠忠賢,畢竟劉戊出身漢代宗室血脈,必須感念祖宗基業,避免造成家族內部的紛爭,乃至邦國的動蕩不安。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繼祖考!邦事是廢,逸游是娛,犬馬繇繇,是放是驅。
務彼鳥獸,忽此稼苗,烝民以匱,我王以媮。所弘非德,所親非俊,唯囿是恢,唯諛是信。
睮睮諂夫,咢咢黃髮,如何我王,曾不是察!既藐下臣,追欲從逸,嫚彼顯祖,輕茲削黜。
更深一層來看,也是在以劉戊為負面教材,尤其劉戊和兢兢業業的父祖輩構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此凸顯出縱欲亡身的道理,藉以警示後世子孫: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應該奮力追求夢想、勇敢接受挑戰,而不是漫無目的的寄生在茫茫的人海中載浮載沈。同時,也能發揮鑒往知來的作用,在韋氏後人看來,韋孟就是為了踐行個人對理想的追求,所以一再規勸劉戊應當潔身自好,立即糾正錯誤,避免事態持續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長年繁忙、勞碌疲憊的你,是否早已忘記腦海中那曾經令你神往不已的未來願景?是否早已宛如那強弩之末,心有於而力不足?是否早已和現實妥協,而不再勇於逐夢飛翔?那麼,請你暫時停下腳步,重新檢視一下是否遺忘、忽略了先祖所欲傳達給你的關愛,或許你能從中找到前行的方向,與那令你激切不已的初衷和勇氣!
不能「繼往」如何「開來」?
在韋氏後人看來,儘管韋孟一再規勸,但劉戊從始至終並未採納諫言,甚至還將進諫的張尚和趙夷吾二人斬殺。或許正是由於韋孟眼見時勢已不可為,於是只能莫可奈何地選擇離去,而舉家遷往孔孟之鄉鄒魯一帶,這也符合所謂「無道則隱」的論調。
期間,韋孟還曾經寫下一首〈在鄒詩〉,進一步抒發自身的哀愁,詩中自陳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正站在楚王廷上,為善盡輔弼的重責大任而與同僚爭辯不休,一覺醒來才想起自己早已離開了王廷,不能再為王廷貢獻一己之力,所以十分悲傷而發出「念我祖考,泣涕其漣」的感慨。最後,也只能著眼於自身所居處的孔孟之鄉說道:「微微老夫,咨既遷絕,洋洋仲尼,視我遺烈。濟濟鄒魯,禮義唯恭,誦習弦歌,于異他邦。我雖鄙耇(ㄍㄡˇ,年老),心其好而,我徒侃爾,樂亦在而。」認為既然無法施展抱負以兼善天下,那麼,至少也必須做到獨善其身,這樣也就問心無愧了!
這彷彿也是在安慰著那些懷才不遇、仕途不順的子嗣,告訴他們機運可遇而不可求,時刻準備好才是硬道理。否則一旦機運來到,自己也無從把握,那麼又將如何迎向未來呢?事實上,能否「開來」的關鍵就在於能否「繼往」。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正視先祖所遺留的文字或實物,它是可以汲取經驗教訓和處世智慧的寶庫,能啟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它還承載著血脈至親對後世子孫的無限想望,是無私且真誠地付出,能給予我們敢闖敢衝的志氣和充沛旺盛的精力。……
林佑澤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