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正宗婉約美(下)──「以悲為美」

哀傷往往別具一種由審美同情而來的美感經驗,一種「秀美」的審美感,於是詞作中也經常呈現出「以悲為美」的審美情調。譬如溫庭筠、馮延巳、李後主、歐陽修、柳永、秦觀、李清照.......皆為箇中作手。

詞的正宗婉約美(上)──「以柔為美」

哀傷往往別具一種由審美同情而來的美感經驗,一種「秀美」的審美感

秀美的東西經常是柔弱、嬌嫩與溫順的,帶有一點女性特質與柔順風韻的美感特質。於是那使人垂憐的憂鬱、哀傷,往往觸動、撩撥了讀者的心弦,使讀者同感哀傷,一掬同情之淚。在讀者展讀哀愁作品的同時,一種感嘆世事不完美、有意無意希望事情是另一番樣貌的遺憾,或許也帶有些微自憐的意味在其中。

悲劇容易觸動人的心靈。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悲傷的過去經驗,因此更容易受到作品引導,消除掉我的主觀個體與客觀作品間的界限,設身在與作品相同的情緒處境中。

以唐代與宋代詩人詠嘆昭君悲劇的詩歌為例:

唐代詩人李白說: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杜甫說: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詞的正宗婉約美(下)──「以悲為美」
https://read01.com/2G0yd6P.html#.YwHVZ3ZBxk4

宋代詩人歐陽脩則嘆: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王安石亦謂:「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上述比較中,可見宋詩把唐詩著墨於一人一時一地的意象美,擴大為對於歷來美人、甚至人類全體共悲的控訴,此時的作品張力因為揹負人生普遍的悲感而增加了,具有一種向感情無窮開發的深度,因此得以透過強烈的感染力引起讀者共鳴。

詞的正宗婉約美(下)──「以悲為美」

在只有極少女性文人的傳統社會裏,詞體初興時,男性詞人往往「男子而作婦人言」地代言,代替女子訴說憧憬愛情的婉轉心緒。
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裏或潛意識心態下,詞作中描述女子幽約怨悱的等待落空、相思絕望、獨守空閨、愛情失落、淒涼寂寞的詞篇大量出現。形成詞作中經常呈現哀愁淒美、「以悲為美」的審美型態。如溫庭筠〈更漏子〉:

玉鑪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又如馮延巳〈謁金門〉:
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裏。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歐陽脩〈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前者述說「終日望君不至」的女子,其心情亦如被吹縐的一池春水,再也無法平靜。
而她在無可奈何、百無聊賴地「閒引鴛鴦」、「手挼紅杏」、獨倚欄杆之餘,也只好將盼望情人(或丈夫)歸來的最後一線希望,寄託在舉頭見鵲的喜兆裏。
後者則描寫一個被禁錮在深深庭院裏的寂寞女子。身在如煙似霧的楊柳、無重數的簾幕中,她明知道丈夫玉勒雕鞍尋歡冶遊去了,卻必須獨自一人面對門外的「雨橫風狂」。
但雨橫風狂的又何止是暮春之「景」而已?更是她難堪的處境與破碎的心境。留春不住,良人更留不住,她仍一逕癡情地淚眼問花。然而花落紛紛,有誰可以解慰她的內心孤寂與痛苦?詞中描述被禁錮在象牙塔中、無力掙脫枷鎖的傳統女子悲情,堪稱最深刻的代言作。

詞的正宗婉約美(下)──「以悲為美」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的傷春悲秋、浮世聚散的離情別緒,型塑了詞的悲


於是我們在詞中屢屢可見淚、夢、愁、怨、嘆……充滿憂鬱情調的字眼;對於韶華難駐、盛時不再、撫時感事、世路艱難地悲嘆,也屢屢可見。
如秦觀〈江城子〉下闋: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詞中便充滿了令人泫然欲泣的綺思哀怨。
另外像是「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也都呈現了詞人的哀愁美偏嗜與悲愴感捕捉。

詞的正宗婉約美(下)──「以悲為美」

其他詞家,如晏幾道癡望著落花翻飛、雙燕離去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又如:「衣上酒痕詩裏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斷鴻聲裏,立盡斜陽」、「愁腸已斷無由醉」、「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范仲淹;「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李清照……他們也都以一種哀愁的淒美、細膩的感傷情緒刻畫,牽動者讀者不可自已的感情。再說到那位痛失江山,「無言獨上西樓」、「觸目愁斷腸」的李後主,他那種「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的血淚悲痛,就更不在話下了。

總之,人生難免「天教心願與身違」的憂傷基調,很自然地,就構成了以抒情為主的「詞」的底色了。

張麗珠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