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像一齣齣的電影,千古風流人物上演的故事,一幕幕飛逝而過,其中深深感動我們的,永遠是忠孝節義、可歌可泣的情節;而暴君「罄竹難書」的倒行逆施、殘暴荒唐,亂臣賊子的作惡多端,在在都讓我們憤恨難息,不能釋懷。
歷來,我們都用「罄竹難書」來形容惡人作惡多端的行徑。此中,罄(ㄑㄧㄥˋ)是用盡、用完之意。
在古代,造紙術尚未發明之前,人們採用生長快、收集方便、數量較多的竹子,將它剖成一片一片後,作為刻寫文字或記載事物的材料,稱為竹簡。「罄竹難書」原是形容把全部的竹子都用盡了,仍無法寫完想要記錄的事情。經歷後代不斷的演用,「罄竹難書」也從本無負面意思的形容語,轉變成為專指某(些)人的過錯、罪惡太多,就算將南山、荊越的竹子用盡,也記寫不完他(們)那麼多罪狀的意思。
這個典故早在戰國文獻《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中,就已經作為亂世的各種異象的描述了。例如:太陽、月亮都發生消蝕的情況,天上的雲也出現了各種怪異的形狀,有兩個大小不一的月亮或四個月亮一起出現;也有記載妖人從天而降,牛馬開口說話、馬頭長出犄角,出現五隻腳的雄雞,母豬生下小狗…...。
這些奇怪的現象,當時被認為「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
《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集結門客彙編合著而成,又稱《呂覽》。
其內容包含天道、人道與地道,既有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行為準則,也有儒家的倫理價值規範,以及墨家、名家的邏輯思辨,甚至還融入法家的治國技巧,兵家的權謀....,是一本包羅各家眾說的類百科全書,為雜家的代表作。
而呂不韋的一生傳奇,從一名商賈至一國丞相,在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後,卻被秦帝拔除相位,最終飲鴆(ㄓㄣˋ ,毒)自己結束生命。
他的許多事蹟以及歷史的褒貶,是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
一日一成語,讓我們談吐優雅、知識淵博。
一、任何一個惡行「罄竹難書」、暴虐人民的政權,終會遭到百姓的唾棄。
二、「罄竹難書」原無負面語意,但因長期用於作惡多端的行為舉措,所以今日普遍指向惡事多到無法說盡。
三、如果一個人所做的壞事「罄竹難書」,相信法律定會彰顯正義,保護善良的人。
bu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