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的成語,據《戰國策》記載,肇因於魏惠王以太子為「質子」,入質趙國,並由大臣龐蔥陪同前往。龐蔥擔心自己離開後會被政敵誣陷,臨行前拜見魏王,他以「三人成虎」的故事為喻,希望魏王不要受到謠言影響,而動搖對他的信任。

  • bubububu
  • 2022 年 9 月 27 日
  • 常用成語

無中生有、謠言迷惑的「三人成虎」故事,依照常理不應被人誤信。但是連歷史上被稱為「宗聖」,著有「大學」和「孝經」等經典,是「至聖先師」孔子得意門生的曾子(曾參),都被誣陷殺人,以致他的母親誤信真有此事發生,那麼「三人成虎」也就不足為奇了。

先說曾參的故事……

曾子,被稱為「宗聖」,著有儒家重要經典的「大學」、「孝經」。
據說,有一天接連來人向曾母說:「曾參殺人」了。曾母起初完全不信,依舊安然自若地織著布。
但沒多久,第三個人又跑來向曾母說:「曾參殺人」了。
這時候,曾母再也無法冷靜地相信自己的兒子不會殺人,於是立即丟下手中織布的梭子,驚慌地翻牆出逃。
曾參的故事,就像接下來要說的成語「三人成虎」一樣,考驗著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度」……

龐蔥點魏王——「三人成虎」的由來

《戰國策.魏二策.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記載,魏惠王以太子為「質子」入於趙國,由大臣龐蔥陪同前往。

何謂「質子」?——戰國時期,各國兼併攻伐不止,為了避免鄰國攻擊,彼此間多締結盟約,並將本國公子送往結盟國作為人質,稱為「質子」,以示會信守盟約。

當時魏國與趙國結盟,魏王遂將太子送往趙國為質。
陪同前往的大臣龐蔥心裡明白,此次陪同太子前往趙國,不知何時才能回魏?而朝中政敵勢必會以各種謠言中傷自己,龐蔥預見會被政敵所害,所以臨行前拜見魏王說:如果有人向大王稟報市集的街道上有一隻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答:不信。
龐蔥又問:如果第二個人也向您稟告街上發現老虎,您信嗎?魏王沉吟說:我開始懷疑了。
龐蔥再說:如果第三個人又同樣地向您回報,市集真的來了一隻老虎,大王將會如何?魏王說:我信了。

三人成虎

龐蔥說:事實上,市集大街熙來攘往的人群,怎麼會出現老虎呢?
但是連續三個人的說詞,使得大王被虛構之言蒙蔽,最後還是相信了謠言。
故龐蔥籲請大王:今日邯鄲去大梁的距離遠超過市集;日後攻訐和誣陷我的人,也將多於三人,希望大王要明察事實,千萬不要被非議的謠言給蒙蔽啊!
魏王答應龐蔥,並說自己不會被誤導。

然而當龐蔥和太子於質期期滿返回魏國時,魏王還是被長期的讒言影響,疏遠了龐蔥、不再重用他——這就是家喻戶曉「三人成虎」的典故由來。

當今世上,「三人成虎」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雖然「事實」最後可能得到澄清。
但是被染黑的白布,就算洗淨,也將留下污漬與恆久的傷害。
以上故事告誡我們,凡事不可人云亦云啊!「聽其言,觀其行」,以其言印證其所行,是驗明事情真偽的方法之一。

善用成語,讓我們的言語優雅、富於深蘊。

  • 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三人成虎」的影響,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明察。
  • 眾口鑠金的「三人成虎」故事,警惕我們不要人云亦云、盲目地相信傳言。
  • 如果一再被謠言搆(ㄍㄡˋ造成)陷,就很容易發生「三人成虎」的情形。

bubu

上一篇
下一篇

網站累計

  • 879,625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5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