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藺相如為顧全國家大局,犧牲個人尊嚴、承受恥辱,處處避讓趙國大將軍廉頗,在那戰爭頻繁的時代中,更顯得胸懷寬厚、不同凡響。
當廉頗明白藺相如謙忍為國的胸襟,即袒露上身、揹負荊條,親向藺相如請罪,表示自己誠摯的歉意。

  • bubububu
  • 2022 年 8 月 7 日
  • 常用成語

戰國時期七雄並立,趙國原為北方霸主,但隨著秦國的勢力擴充而逐漸衰敗、滅亡。秦國攻克東北方的燕國後,又派王賁南進,征服了東邊的齊國,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實現「大一統」大業的朝代——秦「朝」。「負荊請罪」的故事,就發生在趙國君臣共同抗秦的時間點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詳細的記載。

當秦國欲強奪趙國重寶和氏璧時,藺相如機智反應保全了和氏璧,並使和氏璧完璧歸趙。不過趙王後來的封賞激起了大將廉頗的不滿,處處挑釁與為難。而當廉頗得知藺相如對他的退讓,係因不願強秦當前時趙國反生內鬥,他遂慚惶地揹負荊條上門請罪,兩人最終成為刎頸交的好朋友。

「價值連城」的和氏璧

負荊請罪


趙惠文王得到楚國國寶和氏璧,秦昭王知道後派使傳信,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趙王與眾臣商討對策,最後決定派藺相如出使秦國。
當藺相如來到秦國,向秦王奉上和氏璧,只見秦王傳璧於美人及左右玩賞、倨傲相待,他心想秦王並無意依約換城,立刻託辭璧玉有瑕疵,請秦王將和氏璧給他,讓他為秦王解說。
藺相如拿到和氏璧後,立即靠著柱子怒對秦王:請以城換璧,否則我的頭將與和氏璧將俱碎在這柱子上……。
秦王見和氏璧不可強奪,於是應允藺相如的要求,齋戒五日,設九賓之禮重新迎受和氏璧。

「完璧歸趙」的典故


藺相如回到休息住所,估判秦王雖答應齋戒迎璧,但終將食言、不會履行以璧換城的約定,遂派隨從衣懷和氏璧,由小徑返回趙國。
秦王齋戒後,藺相如面告秦王,和氏璧業已派人送回趙國,並視死如歸地指責秦王無信。
秦王左右欲挾藺相如治罪,秦王卻說:今天就算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還不如禮遇藺相如,與趙國保持友好關係,讓藺相如回國吧。藺相如回到趙國,趙王以其不辱使命、優異的表現,拜為上大夫。

負荊請罪

後秦國伐趙,攻破石城,秦王再派使傳信,欲與趙王和好,約見於澠池。趙王畏秦不願前往,但廉頗與藺相如均議:大王不去,顯示趙國怯弱。趙王只好同意由藺相如陪同前往與會。會宴上,秦王與秦臣均欲羞賤趙王,但遭藺相如一一反擊,直至宴罷,秦王始終無法取得任何便宜。也因趙軍重兵待侍,秦王不敢有所妄動。
澠池會後,趙王感於藺相如功勞甚大,晉封為上卿,但也因此造成了大將軍廉頗對藺相如強烈的不滿。

「刎頸之交」的廉頗與藺相如

廉頗説:我是護衛趙國、攻城野戰立有大功的將軍,藺相如不過就是靠著嘴皮子能説會道,立了些功勞的平民,而今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我難以忍受並感到羞辱。更揚言說:如果讓我遇見藺相如,我一定要羞辱他。
藺相如聽到廉頗這番說詞後,就再也不肯和他碰面。每到上朝,藺相如就推説有病,不願上朝和廉頗比較位置的高下。

藺相如外出,只要遠遠地看到廉頗的車隊,就掉轉車子迴避。
藺相如的許多門客無法理解,直言諫説:我們離開親人來追隨你,就是因為仰慕您高節大義。而今你與廉頗官位相當,但因廉頗口出惡言,你就畏懼得處處躲避,害怕他也害怕得太過了吧?一般人都會感到羞愧,何況你身為將相?就讓我們這些不才之人離開你吧!

負荊請罪

藺相如堅定地制止他們,説:諸位以為廉將軍和秦王誰較強大?
眾人回答廉將軍比不上秦王。

藺相如又説:在秦王這樣的權力威勢下,我都敢在秦廷上喝斥他,並羞辱他的羣臣。我雖魯鈍,難道我是真的害怕廉頗嗎?
我所看到的是:強大的秦國不敢攻打趙國,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同在啊!
如今兩虎相鬥必有一傷,這樣,趙國將會失去我們同時存在的優勢,我之所以這樣忍讓,就是考慮到國家的安危急難,必須放在個人私怨的前面啊!

廉頗聽到這些話後,立即袒露上身、揹負荊條,由賓客引領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廉頗説:我是個粗鄙卑賤的人,想不到您得心胸是如此的寬大深厚。誠摯地向藺相如認錯道歉,兩人從此和好交往至終,並成為生死莫逆的朋友,世稱刎頸之交。


負荊請罪

當我們瞭解一句成語的來龍去脈後,才發現它多是濃縮後的歷史片段,除有著精采的故事外,更蘊含著寓意深刻的道理。

  • 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為後人樹立了勇於認錯的典範。
  • 知道自己的過失,就該有「負荊請罪」的勇氣,坦誠面對、改正錯誤。
  • 一個人能夠負荊請罪,代表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bubu

上一篇
下一篇

網站累計

  • 868,652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5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