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趙王為求長平之役速勝,指派只懂得「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將,替代名將廉頗領軍作戰。期間趙括中了秦將白起佯敗誘敵之計,被秦軍全面包圍,最後在糧盡突圍時遭伏兵射殺戰亡,趙國餘卒投降,白起考慮後,為秦國永除後患,決定坑殺趙降兵四十萬,趙國自此元氣大傷,不久後,即被秦國所滅。

  • bubububu
  • 2022 年 7 月 26 日
  • 常用成語

說起「紙上談兵」的成語由來,背後有著一樁中國歷史上最駭人耳目、血淚斑斑的戰役背景—長平之戰。
在戰國時期的秦、趙爭戰中,趙王中了「反間計」撤換了良將廉頗,另指派說得一口好戰術,卻缺乏實戰經驗的年輕將領趙括上場。
結果釀成我國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殺戮戰役。趙括在指揮突圍中被伏兵射殺,趙軍全數降秦,悉數遭到坑殺。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秦將白起坑殺趙卒四十五萬人。故後人以「紙上談兵」譏刺只知理論、缺乏實務經驗的人。

長平之戰

這個故事要從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爭奪韓國上黨說起……
在長平大戰中,趙王數次隱忍趙將廉頗與秦軍作戰失敗,並對他採用堅壁不戰的策略拖延戰局,不敢正面迎擊秦軍,感到非常生氣。

反觀另一方的秦國,則秦國也因為久攻趙軍不下,於是決定使用重金反間,散佈謠言,說廉頗有意投降,以及秦軍根本不害怕廉頗,更害怕曾經大敗秦軍的趙奢(封為馬服君)之子趙括。

趙王中了「反間計」,決意另指派趙括為將,替代廉頗,不顧藺相如和趙括自己的母親的反對與勸阻。

趙王命令趙括帶兵前往長平就任,變更廉頗堅壁固壘的防禦部署,更換軍官、改變軍令……,重組部隊轉守為攻。
但因趙括求勝心切,輕率部隊進攻秦軍,不料中了秦將白起佯敗誘敵之計。趙括追擊秦兵至秦軍營壘,卻始終無法突破秦軍防線,反遭白起的另一支軍隊阻斷他的物資糧道,被秦軍包圍長達四十六日。趙括數次派兵突圍不成,士卒也因糧食斷絕而相殘互食。
最後趙括只能放手一搏,親率精銳衝陣,遭秦軍埋伏弩箭射殺,主將陣亡,餘卒盡降於秦。然而降秦之後,卻寫下了中國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一場殺戮。……

紙上談兵

秦將白起坑殺趙卒

白起考慮到:秦國之前攻取上黨,上黨軍民不願歸秦而歸附趙國,趙軍也反覆不定地背叛秦國,現在如果不滅絕殺盡這些人,日後恐為大患,故在趙軍投降後,決定使詐坑殺降卒四十萬,僅留二百四十名幼子回趙國傳話,秦軍坑殺趙卒的消息傳入趙國,趙人無不震撼驚恐,「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孫,妻哭其夫,沿街滿市,號痛之聲不絕」。長平大戰,秦軍前後擄獲斬首、坑殺趙軍計四十五萬人,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記載於《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

紙上談兵

趙括何許人也?——名將父親趙奢之憂!

趙括自幼聰穎、能言善道,在父親趙奢的影響下熟讀兵書,趙括自以為帶兵談略、指揮作戰,天下人無能抵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有一次這對父子談兵論戰,趙奢無法難倒趙括,卻不願讚美他。趙母疑惑地詢問原因?
趙奢說:戰爭,關乎生死存亡、異常凶險之事,但兒子談論兵事時卻是一派輕鬆容易;今後趙國如不拜他為將便罷,一旦以他為將,趙軍必定大敗,因為他過度輕率和缺乏實戰經驗。

長平大戰後,趙奢所擔憂的事情得到證明——趙王啟用趙括為主將必敗,以及趙國幾乎失去全國精壯士卒而元氣大傷,數年後即被秦國所滅。後人遂以「紙上談兵」來譏諷做事不務實,只會空談理論,不知應變的人。一如歷史上的趙括,除自己戰死長平,更造成數十萬趙軍被坑殺,以及葬送了趙國的未來。

歷史之鏡,我們應如何勤拭?方能明鑑及引以為戒?

  • 「紙上談兵」的最後結果,往往是一敗塗地。
  • 書呆子只會「紙上談兵」,卻不能身體力行。
  • 「紙上談兵」的人,遇到真實的問題,往往不知如何應變解決。

bubu

上一篇
下一篇

網站累計

  • 868,675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5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