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紙上談兵」的成語由來,背後有著一樁中國歷史上最駭人耳目、血淚斑斑的戰役背景—長平之戰。
在戰國時期的秦、趙爭戰中,趙王中了「反間計」撤換了良將廉頗,另指派說得一口好戰術,卻缺乏實戰經驗的年輕將領趙括上場。
結果釀成我國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殺戮戰役。趙括在指揮突圍中被伏兵射殺,趙軍全數降秦,悉數遭到坑殺。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秦將白起坑殺趙卒四十五萬人。故後人以「紙上談兵」譏刺只知理論、缺乏實務經驗的人。
長平之戰
這個故事要從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爭奪韓國上黨說起……
在長平大戰中,趙王數次隱忍趙將廉頗與秦軍作戰失敗,並對他採用堅壁不戰的策略拖延戰局,不敢正面迎擊秦軍,感到非常生氣。
反觀另一方的秦國,則秦國也因為久攻趙軍不下,於是決定使用重金反間,散佈謠言,說廉頗有意投降,以及秦軍根本不害怕廉頗,更害怕曾經大敗秦軍的趙奢(封為馬服君)之子趙括。
趙王中了「反間計」,決意另指派趙括為將,替代廉頗,不顧藺相如和趙括自己的母親的反對與勸阻。
趙王命令趙括帶兵前往長平就任,變更廉頗堅壁固壘的防禦部署,更換軍官、改變軍令……,重組部隊轉守為攻。
但因趙括求勝心切,輕率部隊進攻秦軍,不料中了秦將白起佯敗誘敵之計。趙括追擊秦兵至秦軍營壘,卻始終無法突破秦軍防線,反遭白起的另一支軍隊阻斷他的物資糧道,被秦軍包圍長達四十六日。趙括數次派兵突圍不成,士卒也因糧食斷絕而相殘互食。
最後趙括只能放手一搏,親率精銳衝陣,遭秦軍埋伏弩箭射殺,主將陣亡,餘卒盡降於秦。然而降秦之後,卻寫下了中國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一場殺戮。……
秦將白起坑殺趙卒
白起考慮到:秦國之前攻取上黨,上黨軍民不願歸秦而歸附趙國,趙軍也反覆不定地背叛秦國,現在如果不滅絕殺盡這些人,日後恐為大患,故在趙軍投降後,決定使詐坑殺降卒四十萬,僅留二百四十名幼子回趙國傳話,秦軍坑殺趙卒的消息傳入趙國,趙人無不震撼驚恐,「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孫,妻哭其夫,沿街滿市,號痛之聲不絕」。長平大戰,秦軍前後擄獲斬首、坑殺趙軍計四十五萬人,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記載於《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
趙括何許人也?——名將父親趙奢之憂!
趙括自幼聰穎、能言善道,在父親趙奢的影響下熟讀兵書,趙括自以為帶兵談略、指揮作戰,天下人無能抵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有一次這對父子談兵論戰,趙奢無法難倒趙括,卻不願讚美他。趙母疑惑地詢問原因?
趙奢說:戰爭,關乎生死存亡、異常凶險之事,但兒子談論兵事時卻是一派輕鬆容易;今後趙國如不拜他為將便罷,一旦以他為將,趙軍必定大敗,因為他過度輕率和缺乏實戰經驗。
長平大戰後,趙奢所擔憂的事情得到證明——趙王啟用趙括為主將必敗,以及趙國幾乎失去全國精壯士卒而元氣大傷,數年後即被秦國所滅。後人遂以「紙上談兵」來譏諷做事不務實,只會空談理論,不知應變的人。一如歷史上的趙括,除自己戰死長平,更造成數十萬趙軍被坑殺,以及葬送了趙國的未來。
歷史之鏡,我們應如何勤拭?方能明鑑及引以為戒?
- 「紙上談兵」的最後結果,往往是一敗塗地。
- 書呆子只會「紙上談兵」,卻不能身體力行。
- 「紙上談兵」的人,遇到真實的問題,往往不知如何應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