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疆域圖
東漢時桓帝劉志,在延熹二年聯合宦官單超等五人一舉殲滅外戚大將軍梁冀的勢力,封單超五人為侯,稱為「五侯」。
不過日後的「五侯」比外戚更加腐敗,對百姓勒索搶劫,人民怨聲載道,逐漸的東漢政治由外戚專權變成宦官專權,導致國勢日弱衰頹。
延熹九年,宦黨在桓帝大赦天下前,故意犯罪、作歹殺人,以期逃過法律懲處。未料,那些不畏權貴的官員和時任司隸校尉李膺等,於大赦後仍然追捕罪宦,堅決按律處置;招致當權宦官的忌恨,並向桓帝誣告他們任意詆毀朝廷,數百人遂被陷害逮捕下獄,這是東漢的第一次「黨錮之禍」。
當時桓帝皇后的父親槐里侯竇武(時任城門校尉),對宦官專政亦極為不滿,上書桓帝,痛斥宦黨種種逆天違法的罪行,並為李膺等人申冤請命。竇武在奏章中寫道:「今不慮前事之先,復循覆車之軌,臣恐二世之難,必將復及,趙高之變,不朝則夕」。以白話説,如果現在還不能記取過去宦官專權、禍國殃民的教訓,一再重複地走向那條已翻過車的路上,我深恐秦二世失去江山的災難,必將重演,趙高所發動的政變,不管是早或晚,隨時都可能再現。桓帝在看過竇武奏摺後,雖然下令將李膺等人全部釋回,但把他們終身禁錮,限制他們一生不可以再擔任任何官職。
後人將竇武勸諫桓帝的這段話,濃縮為「重蹈覆轍」,用這個成語比喻人們如不能記取過往的失敗教訓,同樣且重複的錯誤必會一再出現。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活用成語,記取歷史的教訓!
◎我們應深深記住這句話的道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 鏡,可以明得失』,避免自己「重蹈覆轍」的犯錯。 ◎如果做錯事情,我們應該虛心的檢討原因,避免日後「重蹈覆轍」。 ◎我們的錯誤,如果一再「重蹈覆轍」,不能及時導正,將會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