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舉一反三

《論語.述而》孔子述及教育原則,曾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重視及要求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精神。就此而言,頗與今日教育理論合轍、同拍。

  • bubububu
  • 2022 年 6 月 9 日
  • 常用成語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的言行錄和與弟子間的問答,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們記錄、彙編而成,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論語》涉及儒家的治國理念、人倫關係、個人道德規範、先秦時期的社會面貌,乃至孔子及其弟子的經歷等。
「舉一反三」說的是一種出自學生內心、自動自發的熱切學習態度,所以在孔子說出一個面向以後,學生便能夠自發性地思考,並提出其他幾個不同面向的觀察。能夠做到這樣認真的學習,孔子自然是很樂意教導對方的。

《論語.述而》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憤(ㄈㄣˋ)形容一個人內心迫切的想要明白、了解道理,卻遇疑惑無法自解。
  • 悱(ㄈㄟˇ)心中有想法,卻無法用適切的言語表達,想說而說不出來。
  • 隅(ㄩˊ)角落、邊際、一小塊地方。

孔子說:我教導學生,如果不是他自己發憤向學,我是不會去教導他的;必須是他想要表達卻有疑難、經用心思考仍無法說出,我才會去啟發他;還有在我提點了一個方向後,他如不能多方思慮,推擴到其他相關說法,我也不會反覆地告訴他。

我們從這段話可以清楚地知道,至聖先師孔子雖然有教無類,但是他更強調一個人必須具備自發向學、努力提升自己的理想,才是名可以引導啟發的學生。近三千年前的中國,孔子早已主張「啟發式教育」,他說明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因為缺乏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人,只是一味接受別人的說法,無法建立起自己的思辨精神,和推而廣之的學習態度,結果他所得到的知識將是淺薄、不夠紮實的。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關鍵

現代人對於問題多以淺碟化、速食化的方式處理。往往也為追求自身利益,碎片化地斷章取義,用譁眾取寵的方式引導大眾,以達到影響風向的目的,造成大家競相外騖(ㄨˋ ,奔馳、追求),不願深刻學習的社會弊病。期望我們在品讀經典後,能夠舉一反三,吸收先人的智慧作為借鑒,讓我們的人生避免重蹈覆轍、更上層樓。

一日一成語,可以擴大、深化我們的歷史視野,並從前人的智慧中汲取人生成功的法則。

1、知識的追求,需要客觀的態度,並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2、做事,除了要努力外,也要舉一反三地試探其他可行方法,以找尋最佳良方。
3、能夠自我掌舵人生方向的人,除了天生的稟賦外,鑑往知來、舉一反三也是關鍵。

bubu

上一篇
下一篇

網站累計

  • 869,071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5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