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這句成語,是藉由戰國時期燕國壽陵的一位年輕人,因羨慕趙國邯鄲人走路姿態優美,特意前往趙國學習走路的故事,寄寓「人」的學習不能僅是透過模仿表相來獲得成果,因為「人」在還未融會貫通新事物前,往往就把本身原有的優點給丟棄或遺忘掉了。這個故事載於《莊子.秋水》中,對後人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故事中說,燕國少年到了趙國,見邯鄲人走路確實十分優雅、儀態萬千,舉手投足間風度翩翩。於是他開始學著人們舉手邁步,未料數日後,他不僅學步不成,反而把自己原來走路的節奏給全盤打亂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他,只能更加地努力地模仿。數月後,他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的神韻與姿態,竟連自己原來怎麼走路也給忘了,最後,他只能用匍匐的方式回到燕國。
據《莊子.秋水》的記載,當時戰國名家代表公孫龍問魏公子魏牟,認為自己博學善辯、通透事理,但對於莊子的言說卻有質疑、無法置喙。魏牟藉此譏刺公孫龍說:你就像井底之蛙,所能看到的世界是侷限並且短淺的……,並習慣以管窺天、以椎測地的方法來看問題。而莊子游心於無窮、道通為一,逍遙天地、縱浪大化的思想像是從幽暗的絕境中開始,又回到無所不至的大道上。你和他的區別,不是顯而易見?魏牟並舉燕國少年「邯鄲學步」的故事來貶抑公孫龍。或許我們可從《莊子.秋水》的這段文字,明白了當時道家思想與我國最早的邏輯思辨代表名家,有著不同思路主張和門派間的彼此爭鋒。
世界上的知識與學問包羅萬象。放眼世界,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短處,但也要認識自身的長處;並從不同的知識文化中,截長補短地學習他人優點,以及發揚自己固有的優勢,使未來更美好。
● 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但千萬不能只學事物的表相,而演變成為「邯鄲學步」的結果。
● 如果只是「邯鄲學步」,將無法掌握事物精隨,容易本末倒置、喪失自我。
● 「邯鄲學步」這句成語是告訴我們,不要只欣羨別人的成就,卻把自身原來的優點給遺忘或拋棄了。
bu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