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找不到符合條件的結果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 中讀網
    • 網站地圖
  • 影音
    • 影片專區
      • 經典文化
      • 詞學
      • 現代文學
      • 優化人生
      • 生活趣味
    • Podcast
      • 經典文化
      • 床邊故事
  • 思想
    • 思想通論
    • 諸子百家
    • 兩漢思想
    • 魏晉玄學
    • 隋唐佛學
    • 宋明理學
    • 明清氣學
  • 賞詩
    • 詩歌發展史
    • 通論
    • 相思情愛
      • 愛情詩篇
      • 知己厚誼
      • 去國懷鄉
    • 詠物寄興
    • 田園山水
    • 社會寫實
    • 邊塞詩
    • 食在滋味
      • 飲食詩篇
  • 讀詞
    • 詞學通論
    • 晚唐五代詞
    • 北宋詞
    • 南宋詞
    • 元明清詞
  • 語文教育
    • 議論
    • 抒情、記事
    • 遊記
    • 歌賦、戲曲
    • 奏議、序跋
    • 傳奇、章回小說
    • 文化教材
  • 成語
    • 筆劃檢索
    • 常用成語
  • 經典故事
    • 愛情悲喜
    • 家庭婚姻
    • 奇幻冒險
    • 犯罪懸疑
    • 恐怖玄怪
  • 床邊故事
    • 神話故事
    • 民間故事
    • 歷史故事
    • 生活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話故事
  • 當代紀事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公佈欄
    • 投稿園地
  • 約稿
  • English
中讀網

邯鄲學步

學習,不能僅是外在模仿,就像《莊子.秋水》說的,有人想要模仿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卻無法懂得他們為什麼能夠走得風姿綽約的內在涵養;而不同的生活習慣、文化,也讓人在表相的模仿中失去了自我,最終進退失據,畫虎類犬。

  • bubububu
  • 2024 年 4 月 20 日
  • 常用成語
邯鄲學步


邯鄲是一座歷經3000年未改名的古城!曾有多國在此建都,與洛陽、成都等城共享盛名。
城內有「邯鄲學步」成語的「學步橋」、傳說藺相如給廉頗讓路的「回車巷」、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文化遺址等古蹟。

「邯鄲學步」這句成語,是藉由戰國時期燕國壽陵的一位年輕人,因羨慕趙國邯鄲人走路姿態優美,特意前往趙國學習走路的故事,寄寓「人」的學習不能僅是透過模仿表相來獲得成果,因為「人」在還未融會貫通新事物前,往往就把本身原有的優點給丟棄或遺忘掉了。這個故事載於《莊子.秋水》中,對後人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故事中說,燕國少年到了趙國,見邯鄲人走路確實十分優雅、儀態萬千,舉手投足間風度翩翩。於是他開始學著人們舉手邁步,未料數日後,他不僅學步不成,反而把自己原來走路的節奏給全盤打亂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他,只能更加地努力地模仿。數月後,他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的神韻與姿態,竟連自己原來怎麼走路也給忘了,最後,他只能用匍匐的方式回到燕國。

邯鄲學步

據《莊子.秋水》的記載,當時戰國名家代表公孫龍問魏公子魏牟,認為自己博學善辯、通透事理,但對於莊子的言說卻有質疑、無法置喙。魏牟藉此譏刺公孫龍說:你就像井底之蛙,所能看到的世界是侷限並且短淺的……,並習慣以管窺天、以椎測地的方法來看問題。而莊子游心於無窮、道通為一,逍遙天地、縱浪大化的思想像是從幽暗的絕境中開始,又回到無所不至的大道上。你和他的區別,不是顯而易見?魏牟並舉燕國少年「邯鄲學步」的故事來貶抑公孫龍。或許我們可從《莊子.秋水》的這段文字,明白了當時道家思想與我國最早的邏輯思辨代表名家,有著不同思路主張和門派間的彼此爭鋒。

世界上的知識與學問包羅萬象。放眼世界,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短處,但也要認識自身的長處;並從不同的知識文化中,截長補短地學習他人優點,以及發揚自己固有的優勢,使未來更美好。

● 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但千萬不能只學事物的表相,而演變成為「邯鄲學步」的結果。
● 如果只是「邯鄲學步」,將無法掌握事物精隨,容易本末倒置、喪失自我。
● 「邯鄲學步」這句成語是告訴我們,不要只欣羨別人的成就,卻把自身原來的優點給遺忘或拋棄了。

上一篇
下一篇

bubu

網站累計

  • 870,284 次瀏覽

版權所有 © 2025 中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