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虎作倀」是指為惡勢力所奴役驅使,出賣自己靈魂的人,一如俗話說:某某人被人賣了,卻還傻傻地幫人家數鈔票。我們常用這句話譏刺那些愚昧無知,被騙了卻還分不清是非對錯,被別有用心的人一直利用為惡。
《太平廣記》記載了一則老虎吃人的故事,虛擬一種被老虎吃掉後的倀鬼,依附在老虎的權勢下幫助老虎作惡。「倀」音ㄔㄤ,供老虎使喚的鬼;或形容行為狂亂、不知自己在做什麼的人。
唐朝時,有一位隱士叫做馬拯,他喜愛自然山水,善於攀登險峰。
有一天,馬拯和他的僕人走到了南嶽衡山的祝融峰,看見一莊嚴道場,桌榻上供奉著白金盤皿盛裝的素果、佛前香煙裊裊,有一身材高大、長眉雪白的老僧,熱情地招呼他們。閒談中,老僧請託馬拯讓僕人進城代購鹽酪,馬拯答應後吩咐僕人下山採買。隨後,老僧也離開不知去向——殊不知這時老僧已化作老虎尾隨僕人下山了……
過了一會,另一位登山隱士也來到道場,看見馬拯,欣喜寬慰地說:剛才上山的路上,我遠遠地看見一隻老虎吃了個人,不知是誰?他把受害人的樣貌、穿著描述了一遍,馬拯知為僕人,驚恐不已。接著隱士說:老虎在吃完人後,竟脫去虎皮穿上禪衣,轉瞬間變成一個老僧。馬拯聽後更是害怕。

後來隱士看見返回的老僧,偷偷地跟馬拯說:這老僧就是那隻吃人老虎所幻變的……。雖然馬拯質問老僧,說隱士看到僕人被老虎吃掉,但老僧怒道山裡潔淨並無虎狼;可是馬拯細察老僧嘴中仍有殷紅血跡,確定老僧就是虎精。
此時天色漸暗,兩人無奈只能借宿食堂,但他們整夜燈火通明,緊閉門窗小心防範。夜裡,老虎仍然試圖侵入門窗,所幸門窗嚴實緊固,保護他們到天明。
第二天天亮後,老僧來請他們吃早餐。飯後,兩人商定:向老僧佯稱夜裡井中有奇怪聲響,誘使老僧走近井邊察看,他們即聯手將老僧推進井裡。雖然老僧立即幻化回虎精想要跳出井外,但他們緊接丟入巨石將牠砸死,兩人也連忙收拾器皿逃離下山。一路走到天黑,遇一獵人在路邊架設一張大弓、箭在弦上,並在樹上搭建棚子居住。
這位獵人見他們過來,提醒他們不要誤觸箭矢的機關,並說天黑了,下山路遙,且山中夜裡多有老虎出沒,勸他們不如上樹棚暫避一晚?於是驚恐的兩人攀爬上樹、躲入棚中休息。
忽然間,竟有三、五十人走來,有男有女,有像僧人的人、有像道士的人,有狀似賣唱與戲子的眾人,走至弓前罵道:白天有兩人把我家禪師給殺害了,我們正在捉捕兇手,現在又有人張著弓想射我們的虎將軍?!於是,他們觸動箭矢機關,把箭虛發出去,然後悻悻離去。
樹上兩人聽見眾人之言,詢問獵人:他們是誰啊?獵人說:他們都是為虎所食,轉化成為虎役的「倀鬼」,但他們已完全失去自我,只知為老虎壯大聲勢、做牛做馬。於是兩人請獵人重新架設弓箭,獵人才設置完機關回到樹棚,就見一虎呼嘯而來,其前足誤觸機關,頃刻間被激射而出的利箭貫心,撲地而死。諸「倀鬼」去而復返,趴在虎身哀號不已:又是誰殺了我們的虎將軍?馬拯與獵人怒斥這些「倀鬼」:你們這些無識覺的鬼魂,都已被老虎咬死了還為虎所役,今天我們為你們報仇,你們不知感恩,竟還在這裡號哭,哪有做鬼的是這般愚昧的呢?突然間「倀鬼」安靜下來,有一鬼說:我們都忘了虎將軍是吃人的老虎,聽你們一說,我們才徹底醒悟。眾鬼大罵地上死虎,並向他們連聲道謝後散去。
這一群為老虎所噬,卻仍然幫助老虎加害眾人的「倀鬼」,像極了世間的惡勢力,是那些「倀鬼」受制於惡勢力的強權脅迫?還是自己想要在惡勢力的庇護下獲取不法利益?值得我們深思。但虎精所控制的茫然「倀鬼」,成為傷天害理、為惡多端的幫凶,這些被蒙蔽、沒有未來的行屍走肉,或許唯有將他們所恃靠的虎精根除,才能有覺醒的一天。
- 「為虎作倀」就是助紂為虐,我們應該慎思慎行。
- 謀求個人利益而「為虎作倀」,不是君子之道。
- 回顧歷史,「為虎作倀」的人往往難有好的下場。
bubu